春姿静东岑,云影结遥灿。
坐觉高台空,不知翠微半。
落花自古今,啼鸟变昏旦。
抚花良易迁,即事聊成玩。
况乃晴江开,绿波正拍岸。
春姿静东岑,云影结遥灿。
坐觉高台空,不知翠微半。
落花自古今,啼鸟变昏旦。
抚花良易迁,即事聊成玩。
况乃晴江开,绿波正拍岸。
这首明代诗人王微的《重过雨花台望春江有感》描绘了春天的静美景象和诗人的感触。首句“春姿静东岑”以静谧的春景起笔,点出雨花台东侧山岭的盎然生机。"云影结遥灿"则通过云彩的倒影,展现出远处景色的明亮与深远。
接着,“坐觉高台空,不知翠微半”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孤寂感受,虽然身处高台,却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落花自古今,啼鸟变昏旦”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时光荏苒,落花与啼鸟成为永恒的象征。
“抚花良易迁,即事聊成玩”诗人感叹花开花落的短暂,借欣赏春景排遣心中淡淡的哀愁,将眼前之事当作一种乐趣来品味。“况乃晴江开,绿波正拍岸”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晴朗江面,碧波荡漾,拍打着岸边的生动画面,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活力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雨花台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举坐且停酒,听我歌远游。
远游何所至,咫尺视九州。
九州何茫茫,环海以为疆。
上有孤凤翔,下有神驹骧。
孰能不惮远,为我游其方。
为子奉尊酒,击铗歌慨慷。
送子临大路,寒日为无光。
悲风来远壑,执手空徊徨。
问子何所之,行矣戒关梁。
世路百险艰,出门始忧伤。
东征忧旸谷,西游畏羊肠。
南辕犯疠毒,北驾风裂裳。
愿子驰坚车,躐险摧其刚。
峨峨既不支,琐琐谁能当。
朝登南极道,暮宿临太行。
睥睨即万里,超忽凌八荒。
无为蹩躠者,终日守空堂。
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皇。
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飨以钟鼓坐明堂,明堂饶梧竹,三日不鸣意何长。
晨不见凤皇,凤皇乃在东门之阴。
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夕不见凤皇,凤皇乃在西门之阴。
媚苍鹰,愿尔肉攫分遗腥。
梧桐长苦寒,竹实长苦饥。
众鸟惊相顾,不知凤皇是钦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