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闻桃源,渔人一来践。
蹑寻久未得,怆恨岂能免。
番番市南翁,迹迩心自缅。
力穑同齐民,传家师上善。
手植千树花,春至令人远。
我行流水上,心荡不知返。
游侣亦相忘,缘源弄清浅。
在昔闻桃源,渔人一来践。
蹑寻久未得,怆恨岂能免。
番番市南翁,迹迩心自缅。
力穑同齐民,传家师上善。
手植千树花,春至令人远。
我行流水上,心荡不知返。
游侣亦相忘,缘源弄清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在现实中未能亲历的遗憾。诗中通过“在昔闻桃源,渔人一来践”两句,巧妙地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世界追求的渴望。
接着,“蹑寻久未得,怆恨岂能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未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而产生的深深遗憾与哀伤。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番番市南翁,迹迩心自缅”则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市南的老翁虽然生活平凡,但其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与诗人的理想世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
“力穑同齐民,传家师上善”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老翁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他辛勤耕作,如同普通农民,但他的行为却体现了儒家的高尚道德原则——“上善若水”,即以水的柔顺、滋养万物为最高美德,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与传承。
“手植千树花,春至令人远”描绘了老翁亲手种植的花树,春天到来时,这些花朵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与远方的遐想。这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老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我行流水上,心荡不知返”表达了诗人自己在自然之美的引领下,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愉悦,以至于忘记了归途。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自由状态的向往。
“游侣亦相忘,缘源弄清浅”则以游伴的视角,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心灵的净化与放松。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