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虚堂一榻秋,人间高枕几王侯。
乱云未放晓山出,片月不随寒水流。
检校一身浑是懒,平章千古得无愁。
湘波见说清人骨,恨不移家阿那州。
耿耿虚堂一榻秋,人间高枕几王侯。
乱云未放晓山出,片月不随寒水流。
检校一身浑是懒,平章千古得无愁。
湘波见说清人骨,恨不移家阿那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和心境。开篇“耿耿虚堂一榻秋,人间高枕几王侯”两句,通过对比虚空的书堂与世俗中的权贵寝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乱云未放晓山出,片月不随寒水流”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云雾缭绕的山峦与独立于寒冷河水中的明月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检校一身浑是懒,平章千古得无愁”两句,诗人自省自己的身心,只有懒惰之情,而非其他杂念。同时,通过“平章千古得无愁”,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文字的追寻与理解,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超然。
最后,“湘波见说清人骨,恨不移家阿那州”两句,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观(湘江之水)来寄托自己对于古代圣贤遗迹的向往与敬仰之情。这里的“清人骨”暗指历史上的高洁人物,而“阿那州”则是一个理想中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家宅迁移到那里,以便更近距离追寻那些古人的精神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