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十馀里,携筇始可寻。
山形三面合,林影四边深。
壁暗苔争长,阶荒草乱侵。
凭高独览处,烟霭满衣襟。
一上十馀里,携筇始可寻。
山形三面合,林影四边深。
壁暗苔争长,阶荒草乱侵。
凭高独览处,烟霭满衣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一上十馀里,携筇始可寻”表达了到达这个地方的不易和远离尘世的宁静。山形三面环合,林影四边浓密,营造出一种深藏不露的神秘氛围。“壁暗苔争长,阶荒草乱侵”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量对人造物的占领,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诗人在“凭高独览处,烟霭满衣襟”中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的孤寂情怀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状。这里的“独览”和“满衣襟”都极力渲染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对话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通过对山势、林荫、古寺废墟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暂的深刻感悟。
斜阳欲挂晴川树,丹霞远映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
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
汉阳城头夜吹角,暂从鹦鹉洲边泊。
长笛一声山月低,残灯数点江云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浮波来往自无穷。
暮天已卷三湘雾,晓日还悬七泽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临眺何人频徙倚。
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