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吴著》
《送吴著》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好学诚虽笃,事亲心不忘。

秋风满黄叶,归路正重阳。

力行宜无改,脩辞况有方。

起家知可望,兰秀自闻香。

(0)
注释
好学:勤奋学习。
诚:真诚。
笃:坚定。
事亲:侍奉父母。
心不忘:时刻记在心里。
秋风:秋季的风。
黄叶:落叶。
归路:回家的路。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力行:实际行动。
宜:应当。
无改:不变。
脩辞:修饰言辞。
况:何况。
有方:有方法、准则。
起家:出身贫寒。
知可望:有望改变。
兰秀:比喻人的优秀品质。
自闻香:自身的才华自然流露。
翻译
学习勤奋虽然坚定,孝敬父母始终记心上。
秋风吹过黄叶飘满地,正是重阳节回家乡。
努力实践不应改变,修饰言辞更需有章法。
出身贫寒有望提升,才华出众自然有芬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厚的亲情与学问并重的境界。开篇“好学诚虽笃,事亲心不忘”表明了诗人对于学习的热衷和对家庭责任的坚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与孝道的价值观。

接着,“秋风满黄叶,归路正重阳”则描绘了一幅秋天归家的景象。秋风吹过,黄色的树叶随之摇曳,而归家之人正值日头向西,太阳的光辉映照着归途的道路。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寓意着诗人对于家庭温暖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如同秋天里那明亮而又稍显凄凉的阳光。

“力行宜无改,脩辞况有方”则在强调坚持自己的行动原则,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同时也表达了语言文字应当精益求精,没有过度修饰的必要。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品德和文学创作上的自我要求。

最后,“起家知可望,兰秀自闻香”中“起家”指的是建立家庭,而“兰秀自闻香”则是比喻之词,以兰花之美喻家族的美好。整句话意味着通过努力和品德,可以建立一个令人向往的家庭,而这种美好的气息如同兰花的芬芳,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亲情以及个人品德的深刻思考,是一篇集美感与哲理于一身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范兰亭索赠限梅岑送潘问奇原韵·其一

遐霄有愿畏摧颓,蛮触虚名却早灰。

花径只容明月到,松关唯见白云来。

误人圭组看笼鸟,避地衣冠傍钓台。

闻得罗浮寻旧约,不知亲折几枝梅。

(0)

瓶中红梅

青障回残腊,红梅放早芳。

折来供几席,生意见冰霜。

貌古非无色,寒深自有香。

谁于萧索候,相赏弗相忘。

(0)

季春晦日晚步金鱼池得通字

鱼沼寻昏黑,崎岖僻径通。

沾衣垂露草,迎面落花风。

石髓鸣幽涧,星光炯太空。

归途增夜寂,清梵出云丛。

(0)

荷溪夜步用前韵

荷香邀客兴,柳岸净尘氛。

明月照沙际,披襟坐夜分。

身閒宽杖履,头白眷烟云。

凫雁情何逸,将随尔作群。

(0)

秋夜读书·其二

吾道残编在,秋斋翠色深。

杜门如老衲,力学尚童心。

霜叶鸣寒牖,风枝动夜禽。

年来人事少,稽古遂抽簪。

(0)

香山看红叶得黄字秋字二首·其二

几载尘劳梦,名山得暂留。

杖藜探绝壑,云树状高秋。

野性看飞鸟,寒声听夜流。

凭将幽僻兴,携手问同游。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