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儿倚剑摩崆峒,范阳兵火烧天红。
潼关失守大将死,銮舆播迁岷峨中。
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
鲸海扬波鱼鳖腥,中原尽作天山月。
二公擐甲怒搀枪,极斗军前皆眦裂。
食穷爱妾膏斤斧,愁蹙蛾眉气如缕。
花钿宝髻谁复收,壮士相看泣如雨。
霜刀抉齿肉未寒,再造皇家有英主。
雄心义骨填沟壑,不得生荣肩李郭。
论功初入鹳鹊楼,图形已入麒麟阁。
胡儿倚剑摩崆峒,范阳兵火烧天红。
潼关失守大将死,銮舆播迁岷峨中。
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
鲸海扬波鱼鳖腥,中原尽作天山月。
二公擐甲怒搀枪,极斗军前皆眦裂。
食穷爱妾膏斤斧,愁蹙蛾眉气如缕。
花钿宝髻谁复收,壮士相看泣如雨。
霜刀抉齿肉未寒,再造皇家有英主。
雄心义骨填沟壑,不得生荣肩李郭。
论功初入鹳鹊楼,图形已入麒麟阁。
此诗《雍丘歌》由宋代诗人卢襄所作,描绘了战乱之中的悲壮景象与英雄人物的英勇牺牲。
首句“胡儿倚剑摩崆峒”,以“胡儿”象征外敌入侵,倚剑摩崆峒则暗示着战争的紧张与激烈。接着“范阳兵火烧天红”,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残酷与浩大,烽火连天,如同烈焰燃烧于天空。
“潼关失守大将死,銮舆播迁岷峨中。”两句描述了战争的惨重后果,潼关失守,大将陨落,皇帝被迫流离失所,逃往四川的岷峨地区。这里运用了“失守”、“大将死”、“播迁”等词语,展现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巨大破坏。
“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这两句通过“兵甲”、“戈头”与“生民血”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士兵们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戈头上的鲜血见证了无数生命的消逝。
“鲸海扬波鱼鳖腥,中原尽作天山月。”通过“鲸海”、“鱼鳖腥”与“天山月”的对比,描绘了战争给中原大地带来的巨大破坏与荒凉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二公擐甲怒搀枪,极斗军前皆眦裂。”这两句赞美了两位英勇的将领,他们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勇猛战斗,直至筋疲力尽,体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食穷爱妾膏斤斧,愁蹙蛾眉气如缕。”描绘了战争中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食物匮乏,甚至妻子也成为了充饥的牺牲品,愁容满面,气息微弱。
“花钿宝髻谁复收,壮士相看泣如雨。”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不仅夺去了生命,也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与尊严,壮士们面对残破的景象,泪如雨下。
“霜刀抉齿肉未寒,再造皇家有英主。”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希望,尽管战争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但新的希望已经来临,英明的君主将带领国家走向新生。
“雄心义骨填沟壑,不得生荣肩李郭。”表达了对英勇牺牲的将士们的敬仰与怀念,即使他们未能在生前享受荣耀,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论功初入鹳鹊楼,图形已入麒麟阁。”最后两句总结了对英雄的表彰,他们在战争中的功绩被记载在鹳鹊楼的史册上,形象也被绘入麒麟阁,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综上所述,《雍丘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英勇,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英勇牺牲者的深切缅怀。
萱草可忘忧,树之北堂后。
此堂何为设,白头有慈母。
暑月萱始花,凉风吹户牖。
母颜和且悦,上堂奉尊酒。
岁岁见萱花,年年献亲寿。
儿孙满眼前,甘旨亦具有。
昔当艰虞时,东西屡搔首。
幸今际承平,日不离左右。
我间南陔篇,古人相戒守。
愿入北堂诗,弦歌同永久。
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未知何方好,奔走昧南北。
无乃吏政苛,聊欲避所逼。
持檄疾招来,计口给汝食。
诚恐失初心,展转成盗贼。
踉跄返前村,日影正曛黑。
面目半已改,父子不相识。
劝汝秉锄犁,陇上艺黍稷。
妇女勿娇惰,轧轧当户织。
壮者习弯弓,努力卫邦国。
人事苟修诗,天道岂终极。
拈花弄蕊,记绿阴庭院,清幽如许。
一带浓阴遮翠幕,绿映黛螺眉妩。
红豆抛莺,春纨扑蝶,憨做娇儿女。
珠帘晴卷,画堂春暖如雾。
回首易换沧桑,而今重忆,总是伤情处。
月转回廊花影飐,谁在儿家窗户。
春草池边,可娱轩里,问东风谁主。
铜仙多感,露和铅泪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