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庄严寺观大树》
《重过庄严寺观大树》全文
明 / 庄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定山居士老騃痴,又作庄严大树诗。

老去万无元宿在,种时多只此山知。

不分孔墨依身世,无补兴亡过汉隋。

斤斧欲寻吾手病,力扶名教古人谁。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题为《重过庄严寺观大树》。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庄严寺中那棵古老的大树,通过这棵树的沧桑与岁月,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道德教化的深刻思考。

首联“定山居士老騃痴,又作庄严大树诗”,开篇即以“定山居士”自指,点明身份,同时以“老騃痴”三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年老体衰、思维独特的一面,引出对庄严寺中大树的感慨。接着,“又作庄严大树诗”则表明诗人对这棵树有着深厚的情感,多次为之赋诗,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切关注。

颔联“老去万无元宿在,种时多只此山知”,诗人以自身老去为背景,感叹岁月无情,曾经陪伴大树生长的先人已无处可寻。同时,也表达了大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只有山川大地见证了它的成长,暗示了自然与时间的永恒,而人类的生老病死只是短暂的一瞬。

颈联“不分孔墨依身世,无补兴亡过汉隋”,诗人在此联中借用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墨”(孔子和墨子),表达了自己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面对历史的兴衰更替,个人的努力似乎难以改变大局。通过“不分孔墨”和“无补兴亡”的对比,诗人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反思,对个人力量在宏大的历史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感慨。

尾联“斤斧欲寻吾手病,力扶名教古人谁”,诗人想象着如果要砍伐这棵树,可能会因自己的手病而无法完成,进而联想到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力挽狂澜,恢复传统道德教化,却找不到能够承担这一重任的古人。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也暗含了对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描述对一棵古老大树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庄昶

庄昶
朝代:明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猜你喜欢

范增

西楚兴王亦有人,半扶炎祚作谋臣。

老生不解归明主,事去方知是失身。

(0)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十四

御墨亲书六字牌,阁名新赐属元台。

内前夹道炉烟里,争看翔鸾舞凤来。

(0)

秋怀二首示陈李二省曹·其二

细数平生旧,谁人到白头。

飘零无藉在,生死任羁愁。

太白今诗伯,元龙昔胜流。

吾衰已如许,何得奉君游。

(0)

次韵同舍四月十日迎驾二首·其二

时平廊庙半夔龙,赵将何人说李葱。

一见黄麾识全仗,始知赤舄有三公。

(0)

周秀实陈庭藻携酒见过徜徉湖山间甚款明日秀实有诗乃次韵

少年怀二妙,一日如三秋。

岂料京洛间,岁暮方从游。

空疏坐晚缪,清楚知前脩。

周郎古名士,功以一战收。

太丘亦贤者,盛德令人羞。

周旋奉谈笑,领略开羁囚。

有如我辈人,夫岂公等俦。

窈窕寻远壑,共赋临清流。

青山傥在眼,白发从满头。

西湖如西子,好句岂易酬。

不敢妄作语,恐有不下鸥。

微君妙篇章,何以写我忧。

人生每如此,万户不足侯。

斯盟傥未寒,小艇尚可浮。

(0)

秋夜闻雨

堂空自生秋,凉簟已无暑。

齿虫含微酸,唧唧相对语。

天公知客意,夜寂谁与处。

慎勿遣西风,吹断芭蕉雨。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