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双笔仰书天,檐铎吟风破曙烟。
似为众生说般若,兴亡莫问劫灰年。
浮屠双笔仰书天,檐铎吟风破曙烟。
似为众生说般若,兴亡莫问劫灰年。
这首诗描绘了双塔与铃音在晨曦中的静谧景象,以及它们对众生的教化意味。诗人以“浮屠双笔仰书天”起笔,巧妙地将佛塔比作书写天空的笔,赋予了塔以智慧与教化的象征意义。接着,“檐铎吟风破曙烟”一句,通过风声与铃音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在破晓的烟雾中,双塔的铃音穿透了清晨的宁静,唤醒了新的希望与思考。
“似为众生说般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双塔与铃音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邃的佛教智慧,是对众生心灵的启迪与教诲。最后,“兴亡莫问劫灰年”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态度,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过去的兴衰,而应专注于当下与未来的修行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与宇宙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