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季节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两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在深秋时节的宁静与收敛之美。霜冻而水流回山谷,风息而树叶归附于山,是自然界生命力在寒冷中回缩的一种象征。
接着,“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万物回归本真。此处“岁将宴”意味着年末将至,万物都在这个季节里逐渐返回到它们原本的状态,这反映出一种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宁静。
然而,在这样和谐的自然景象中,诗人却不免陷入个人情感的低谷。诗中的“我”是一位南迁客,五年未归,心境复杂。“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久别的无奈。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则显示出一种宿命论的态度,诗人似乎在接受现实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尽管如此,“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仍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话语的渴望。
最后两句“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他认识到离开家乡并不好,也不保证回到故土就一定会快乐。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洞察,是极为成熟且具有深度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人生、归属与幸福的思考。
积旱忽飞澍,烝民心亦倾。
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
燋稼濯又发,败荷滋更荣。
时随雾縠重,乍集柳丝轻。
一宿恐鱼飞,数朝徵鹳鸣。
毒暑澄为冷,高尘涤还清。
乃知阴骘数,制在造化情。
及此接欢贺,临风闻颂声。
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世学高南郡,身封盛鲁邦。
九流宗韵海,七字揖文江。
借赏云归堞,留欢月在窗。
不知名教乐,千载与谁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