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不爱死,成仁心所安。
殒身苟无故,哀哉徒自残。
水能杀人人共知,公独茫然狂以痴。
黄河渺渺无津涯,乃欲绝流而渡之。
公也溺死人谁悲,世路如何,险恶实多?
平地倏忽,滔天风波。利淫欲饵,孰知其佗?
不见不闻,纵横网罗。
固不必如公之痴,可揕以鱼中之铍,亦不必如公之狂,可禽以伏甲之觞。
眼前言笑百媚出,宁知兵刃罗心肠。
公无渡河河无津,箜篌一曲愁杀人。
丈夫不爱死,成仁心所安。
殒身苟无故,哀哉徒自残。
水能杀人人共知,公独茫然狂以痴。
黄河渺渺无津涯,乃欲绝流而渡之。
公也溺死人谁悲,世路如何,险恶实多?
平地倏忽,滔天风波。利淫欲饵,孰知其佗?
不见不闻,纵横网罗。
固不必如公之痴,可揕以鱼中之铍,亦不必如公之狂,可禽以伏甲之觞。
眼前言笑百媚出,宁知兵刃罗心肠。
公无渡河河无津,箜篌一曲愁杀人。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作的《公无渡河》,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不顾危险,执意渡河的行为,表达了对盲目冒险和贪婪欲望的批判。诗人首先指出,一个明智的男子不会轻易舍生,只有在大义面前才会选择牺牲,但主人公却因不明智的决定导致自我毁灭。黄河的凶险被比喻为世路的险恶,而主人公像溺水之人,无人怜悯。
接着,诗人警告说,诱惑如同陷阱,让人难以察觉,而那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更容易陷入其中。他劝诫人们不必像主人公那样痴迷,也不必像他那样狂妄,暗示要保持清醒,警惕潜在的危机。最后,诗中以眼前的欢笑与背后的刀剑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看似平静的生活可能隐藏着杀机。
整首诗语言犀利,寓言深刻,警示世人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婪而陷入困境。刘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洞察力和警世之才。
我今行年八十二,犹向人间问奇事。
舍弟都门寄书来,盛称潘母之节义。
潘母早岁失所天,即诵柏舟以自誓。
区区一死谅非难,祗为怀中有弱嗣。
可转羞为山下石,不动真如井中水。
自古闺阁有丈夫,潘母训子乃相似。
每忧世上起风尘,使学孙吴万人艺。
阿子谈兵已著名,因念所天忽长逝。
屡经当路表其门,遂使贤声满帝里。
南北干戈苦未休,欲树勋名此其际。
潘生临危莫爱身,以体慈母三迁意。
汝家旧在渤海隅,汉岛秦台相对峙。
母为节妇子忠臣,为我齐人一吐气。
江南二月气初淑,牡丹叶抽攒媆绿。
插竹成竿扶婀娜,筑台盈尺增发育。
不与桃李争春风,岂逐繁华共粗俗。
待看淑气过艳阳,杏桃落尽无馀香。
数枝独殿百花吐,天然富贵轻寻常。
万紫千红总俱后,芍药荼蘼颜亦厚。
吁嗟世事何不然,且尽花前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