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黄梅。深院閒阶处处苔。
抱得细筝防浥损,慵开。为谁搊取早归来。
有路到天台。欲寄封书没个媒。
窗外芭蕉声作阵,可猜。那有相如奏赋才。
细雨湿黄梅。深院閒阶处处苔。
抱得细筝防浥损,慵开。为谁搊取早归来。
有路到天台。欲寄封书没个媒。
窗外芭蕉声作阵,可猜。那有相如奏赋才。
这首明代陆深的《南乡子·二》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的闲适画面。"细雨湿黄梅",细腻地刻画了雨打在未成熟的梅子上的场景,营造出湿润而清新的氛围。"深院閒阶处处苔",则通过描写庭院深深、台阶上青苔蔓延,展现出环境的静谧和无人问津的寂寥。
词人抱着心爱的细筝,生怕雨水打湿,表现出对乐器的珍视和对音乐的热爱。然而,他却懒于打开,暗示着内心的孤寂和无处寄托的情感。"为谁搊取早归来",流露出词人期待有人能分享这份情感,或是希望有知音能早日归来的心情。
接下来,词人想象自己有路可达天台,但又感叹没有传递书信的媒介,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法传达心声的无奈。"窗外芭蕉声作阵",以窗外芭蕉的密集雨声衬托内心的纷扰,暗示着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词人自嘲地说:"那有相如奏赋才",借用司马相如的才情自比,暗示自己虽然有心表达,却没有像相如那样卓越的文采和机遇,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谦逊和对现实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景抒情,寓言寄意,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壬申仲春尾,问道临清流。
寒泉汲短绠,新草弥荒洲。
去鸟历微霭,焉知光景遒。
感物发长叹,云日令人愁。
群公递倾盖,所语皆兵筹。
折冲在千里,虎噬犹未休。
如闻复内向,独抱杞人忧。
安得汉骠骑,一鼓清神州。
削成天外三峰,何时落在潜夫手。
开门即见,屏风叠处,夺匡庐秀。
腕底丹青,胸中丘壑,合成杰构。
问蓬莱左股,是谁割取,神山福,容消受。
三见海扬尘后。更巢痕九重扫旧。
归来绿野,买山一角,藏身尽够。
冠盖京华,园林胜慨,可堪回首。
趋梅花破腊,仇池载石,为东坡寿。
馀生如此树,值深秋,萧瑟落江潭。
似杜陵老去,支离南北、飘泊东南。
前度婆娑生意,对此复何堪?
远眺秋江净,露出精蓝。
招呼儿童净扫,与樵青竹里,烹茗清谈。
问归根何处?此理正遐覃。是天时,冬藏秋敛。
向招提,问讯老瞿昙。齐解脱,与坠车醉者理相参!
杜鹃声、精卫恨,国破主恩断。
桂子空山,宿草馀芳甸!记曾璇室瑶房,宠承鱼贯。
从君死,一条组练!那曾见?
荒冢二月清明,村翁新麦饭。
撮土为香,一盏寒泉荐!徘徊断碣残碑,贞妃小传。
也羞杀,新朝群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