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山口,中有西行舟。
望望不相近,望中生远愁。
重露湿苍苔,秋风散杨柳。
空藏兰蕙心,离恨如旨酒。
碧纱窗外叶骚骚,三更风作切梦刀。
千里万里独为客,少年心事风中毛。
太湖三山口,中有西行舟。
望望不相近,望中生远愁。
重露湿苍苔,秋风散杨柳。
空藏兰蕙心,离恨如旨酒。
碧纱窗外叶骚骚,三更风作切梦刀。
千里万里独为客,少年心事风中毛。
这首诗《远别离》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离愁别绪。
首句“太湖三山口,中有西行舟”,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情境,太湖之上,一艘西行的船只,预示着离别的开始。接着,“望望不相近,望中生远愁”两句,通过反复的“望”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深深忧虑。
“重露湿苍苔,秋风散杨柳”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露水湿润着青苔,秋风吹拂着杨柳,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空藏兰蕙心,离恨如旨酒”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比作藏有兰花与蕙草的纯净之心,而离别的痛苦则如同醇厚的美酒,既深沉又难以排解。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
“碧纱窗外叶骚骚,三更风作切梦刀”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波动。碧纱窗外,树叶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诗人思绪的翻涌。三更时分,风声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切割着诗人的梦境,加剧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最后,“千里万里独为客,少年心事风中毛”总结了诗人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对青春岁月的感慨。无论是千里的还是万里的距离,都无法阻挡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如同风中的羽毛,轻盈却难以把握。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愁的深刻体验。
百年泛飘忽,万事系衰荣。
高鸿脱矰缴,达士去簪缨。
始从天目游,复作罗浮行。
云卧石林密,月窥花洞明。
全形在气和,习默凭境清。
夙秘绛囊诀,屡投金简名。
钟管促离觞,烟霞随去程。
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
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
朝览夷胡传,暮习颍阳书。
盻云高羽翼,待贾蕴璠玙。
缨弁虽云阻,音尘岂复疏。
若因风雨晦,应念寂寥居。
白鸟闲栖亭树枝,绿樽仍对菊花篱。
许询本爱交禅侣,陈寔由来是好儿。
明月出云秋馆思,远泉经雨夜窗知。
门前长者无虚辙,一片寒光动水池。
綵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