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椅桐,斤斯斧斯。人之维良,胡俾遗之。
岂弟君子,人之是谷。君子不弘,人之无禄。
絺绤在冬,子曰有衣。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此之仡仡,子曰不力。彼之揭揭,子曰不直。
有菅有蒯,女子采之。九九之术,齐君礼之。
室周让御,简子是取。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吁嗟士人,生之穷兮。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猗猗椅桐,斤斯斧斯。人之维良,胡俾遗之。
岂弟君子,人之是谷。君子不弘,人之无禄。
絺绤在冬,子曰有衣。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此之仡仡,子曰不力。彼之揭揭,子曰不直。
有菅有蒯,女子采之。九九之术,齐君礼之。
室周让御,简子是取。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吁嗟士人,生之穷兮。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道德品质,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猗猗椅桐,斤斯斧斯。” 开篇以椅桐(即梧桐)为喻,象征着君子的美德与才华,然而却被世人忽视或遗弃。“人之维良,胡俾遗之。” 诗人感叹,为何如此优秀的君子会被世人遗忘或忽视。
“岂弟君子,人之是谷。” “岂弟”意为和乐、愉快,这里指品德高尚的君子,却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君子不弘,人之无禄。” 君子若不施展其才华,世人便认为他没有福分或能力。
“絺绤在冬,子曰有衣。” 绺绤指的是夏季的轻薄衣物,这里比喻在寒冷的冬天,君子却能保持温暖,暗示君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自给自足。“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即使整天不吃不喝,君子也不会感到饥饿,象征着君子内心的坚韧与满足。
“此之仡仡,子曰不力。” “仡仡”形容力量强大,这里指君子虽强大却不显山露水,不炫耀自己的力量。“彼之揭揭,子曰不直。” 揭揭形容高傲自大,这里讽刺那些自以为是、不正直的人。
“有菅有蒯,女子采之。” 菅和蒯都是草本植物,这里比喻平凡的事物,女子采集它们,象征着普通人生活的朴实与平凡。“九九之术,齐君礼之。” 九九之术可能是指某种计数或计算方法,齐君礼之则表示君主对此给予尊重,暗示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室周让御,简子是取。” 室周让御可能是指室内礼仪,简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这里可能是在说简子重视并采纳了室周的建议或礼仪。“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臧文是春秋时期的贤臣,孔父则是孔子的父亲,这里可能是在讽刺孔父对臧文的批评。
“吁嗟士人,生之穷兮。” 对士人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同情。“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周公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平凡与非凡、知识与权力等主题的对比与讽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