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拂尘缨濯石泉,夜深沆瀣更澄鲜。
月临峰顶客初到,露滴松梢鹤正眠。
嘹亮鸾笙吹爽籁,飘摇龙杖挟飞仙。
琪花瑶草闲堪拾,还笑冥灵是小年。
高拂尘缨濯石泉,夜深沆瀣更澄鲜。
月临峰顶客初到,露滴松梢鹤正眠。
嘹亮鸾笙吹爽籁,飘摇龙杖挟飞仙。
琪花瑶草闲堪拾,还笑冥灵是小年。
此诗描绘了衡山之景,以细腻笔触展现山中清幽与神秘。首句“高拂尘缨濯石泉”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仿佛能触及天上的尘埃,又仿佛在洗涤着清澈的泉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接着,“夜深沆瀣更澄鲜”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山中的宁静与清新,沆瀣(露水)在夜色中更加明亮,空气也显得格外纯净。
“月临峰顶客初到,露滴松梢鹤正眠”两句,通过月光、露水、松树和鹤的形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祥和的画面,月光照耀着山顶,客人刚刚到达,露珠轻柔地滴落在松枝上,远处的鹤正在沉睡,整个场景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嘹亮鸾笙吹爽籁,飘摇龙杖挟飞仙”则将画面转向更为神奇的境界,鸾笙(传说中的凤凰所吹的乐器)发出悠扬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而龙杖(象征着仙人的工具)引领着飞仙在空中飘摇,增添了诗作的奇幻色彩。
最后,“琪花瑶草闲堪拾,还笑冥灵是小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认为即使是冥灵(传说中的长寿之神)也会羡慕人间的美景,而自己能够在此拾取珍贵的琪花瑶草,实为幸运。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衡山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嗟我逼贫贱,束书来京师。
长怀出门日,含悽拜亲闱。
恐伤慈爱情,忍泪不敢挥。
飘零靡所慰,时拂身上衣。
今晨与君别,令我惨不怡。
念君富文采,烱若珊瑚枝。
成君未卒业,如何遽言归。
谓言非有他,重此定省违。
虽无毛义檄,故有阳城规。
燕郊凉风动,淮甸白云飞。
还家造膝下,再拜献酒卮。
綵衣舞且饮,此乐孰与夷。
人生适意少,处世多暌离。
东门送子行,薄言歌我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