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閒愁付绿杨,我疑浑是别离肠。
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
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
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
谁把閒愁付绿杨,我疑浑是别离肠。
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
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
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闲愁与对离别的深深感慨。首句“谁把閒愁付绿杨”,以绿杨作为愁绪的载体,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巧妙地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引人深思。接着,“我疑浑是别离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愁绪与离别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每教啼鸟呼春色,更共平芜送夕阳”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啼鸟的欢鸣唤起了春天的气息,而夕阳的余晖则带来了日暮的宁静,两者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山下人行云惨惨,渡头船去水茫茫”描绘了一幅远离家乡、孤独前行的画面。山下的行人与天空中的乌云相映成趣,渡头的船只远去,留下一片茫茫水面,这些景象不仅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最后,“高楼亦有思归客,莫望天涯寻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高楼上的思归之人,面对远方的故乡,却只能望而兴叹,无法真正回到那个心灵的归宿。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普遍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让人在共鸣中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乡愁与对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和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八年去东都,触事无一好。
沈绵淹岁时,忧虞满怀抱。
欲归故里闾,稀复旧耆老。
悠悠岁欲尽,忽忽身向老。
小堂佳有馀,所恨来不早。
饥虫语夜霜,疏星乱衰草。
支撑坏壁高,侧转寒木小。
诗书久弃置,词林迹如扫。
佳人何时来,路远音信少。
庭前冬开花,扶杖起千绕。
春风回马首,清尊待君倒。
先期留酒钱,仍须具梨枣。
令君命卿家,一经世遗子。
煌煌丹桂枝,寂寞踰五纪。
朅来山水县,辟馆贮书史。
竹梧森翠碧,鸾鹄自停峙。
翩翩丹穴雏,一鸣惊众耳。
綷羽览辉翔,百鸟各披靡。
英姿凌云气,玉颊编贝齿。
唾手取青毡,父老为惊喜。
宁无英妙年,亦或拾青紫。
上堂拜重庆,此事世无比。
勉哉尊所闻,烟霄千万里。
五斗暂折腰,百鍊无绕指。
矫翼仪舜韶,作瑞明光里。
来者玩兹亭,甘棠同勿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