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新年已觉有春光,宿雪无多映夕阳。
竹箭晴来依旧碧,柳条暖去不胜黄。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小园雪后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机。
首句“新年已觉有春光”,点明时序更迭,新年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临近,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喜悦之情。接着,“宿雪无多映夕阳”描绘了雪后夕阳的景象,雪地反射的阳光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竹箭晴来依旧碧”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竹林,即使在晴朗的天气下,竹子依然保持着其清新的绿色,展现出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柳条暖去不胜黄”则聚焦于柳树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回暖,柳条逐渐泛黄,这不仅是季节更替的标志,也暗示着生命复苏的迹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初春时节自然界从冬眠中苏醒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宋诗中描绘春意盎然景象的佳作。
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
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老火不知老,尚欲骄新秋。
金稚力未胜,如儿方唧啾。
稍养浩然气,终当凌斗牛。
巧夕乞巧者,稚儿辈可羞。
老拙眼尚明,却笑群目幽。
造物真大巧,容得智力不。
巧亦不自知,变化神鬼惊。
夏将烘炉铸,至秋成金城。
金城包宇宙,万宝藏难明。
今夕且对月,酌酒与子盟。
仁熟如美种,由我独善耕。
金声而玉振,秋乃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