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归沧海通舟楫,近洗山僧一片心。
留与卧龙成窟穴,等闲飞去也为霖。
远归沧海通舟楫,近洗山僧一片心。
留与卧龙成窟穴,等闲飞去也为霖。
这首诗描绘了决涧院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首句“远归沧海通舟楫”,以大海和舟楫为喻,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次句“近洗山僧一片心”,则通过洗涤山僧之心,暗示了内心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体现了佛教中净化心灵、追求精神解脱的主题。
后两句“留与卧龙成窟穴,等闲飞去也为霖”,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山中的龙拟人化,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力量,也寓意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转化与作用。这里“留与卧龙成窟穴”可能指山中自然环境为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等闲飞去也为霖”则暗示了生命或自然现象在不经意间也能带来影响,如同雨水滋润大地,滋养万物。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荒坰据淮津,弥望遍秋草。
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
鸡鸣客车出,四野星光早。
征马乏青刍,山川色枯稿。
燕中旧日都,风景犹自好。
衣残苕上缯,米烂东吴稻。
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
回头问行人,路十如何老。
一言而喜一言怒,斯人未与道为俱。
无端而忧无端乐,斯人未与天为徒。
赵北水灾洛南熟,一时披览邮传书。
喜在彼兮忧在此,俄顷意改何居乎。
况乃昨近望晴切,偶见云缕生嗟吁。
金风奏爽清晖悬,对景不觉双眉舒。
安能长得双眉舒,乐天下之乐者忧天下之忧。
呜呼此忧兮孰能解予。
因迥为楼号月波,月波妙处会心多。
前湖水合后湖水,镜里娥分轮里娥。
对影凭参李白句,驻晖谁藉鲁阳戈。
涌金闻说馀杭好,拟待明春较若何。
有客千里来,明月当头对。
主人具壶觞,小集招我辈。
晴色满空林,晤言一室内。
灯光照酒卮,瓶花弄姿态。
聚散非寻常,穷达增感慨。
四方多疮痍,豕犬尚成队。
健儿意气豪,文人与时背。
万事同艰难,有志徒慷慨。
如君复胡为,抛家越关塞。
一毡不蔽寒,能勿生追悔。
富贵只一时,文章可千载。
努力后世名,怀才当自爱。
胜会不易得,交情久相耐。
明朝播人口,佳话兰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