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
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
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
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
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
这首清代王苏的《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慨。首句“杰阁风声响海潮”以风声与海潮相呼应,展现出山阁之高和环境的开阔,给人以辽阔壮美的感受。接着,“不胜寒处近层霄”表达了山巅的寒冷,暗示了登高者的辛苦与毅力。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和虹赋予了动态,形象地描绘出傍晚时分云彩聚拢山寺,彩虹映照在田野小桥的景象,富有诗意。接下来,“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描绘了山中小径的寂静和清泉环绕着孤零零的花椒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最后,“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诗人以蒲柳自比,感叹自己如蒲柳般容易凋零,表达出对时光流逝、自身衰老的感慨,同时也借“济胜常扶瘦沈腰”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寓言个人境遇,展现了诗人坚韧与感怀的情感世界。
东来十月黄尘满,霰点霜花总未堪。
恰是使君诚意足,带将腊雪赴荆南。
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凤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闢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东风初縠池波,轻阴未放游丝坠。
新春歌管,丰年笑语,六街灯火。
绣毂凋鞍,飞尘卷雾,水流云过。
恍扬州十里,三生梦觉,卷珠箔、映青琐。
金猊戏掣星桥锁。
博山香、烟浓百和。
使君行乐,绛纱万炬,雪梅千朵。
羯鼓轰空,鵾弦沸晓,樱梢微破。
想明年更好,传柑侍宴,醉扶狨座。
天淡四垂幕,云细不成衣。
西风扫尽纤翳,凉我鬓边丝。
破匣菱花飞动,跨海清光无际,草露滴明玑。
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
坐虚堂,揩病眼,诉流辉。
云山应有幽恨,瑶瑟掩金徽。
河汉无声自转,玉兔有情亦老,世事巧相违。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
凭深负阻,蜂午肆奔腾。
龙江上,妖氛涨,鲸海外,白波惊。
羽檄交飞急,玉帐静,金韬閟,恢远驭,振长缨。
密分兵。
细草黄沙渺渺,西关路、风袅高旌。
听飞霜令肃,坚壁夜无声。
鼓角何神。
地中鸣。
看追风骑,攒云槊,雷野毂,激天钲。
飞箭集,旄头坠,长围掩,郭东倾。
振旅观旋凯,笳鼓竞,绣旗明。
刀换犊,戈藏革,士休营。
黄色赤云交映,论功何止蔡州平。
想环城苍玉,深刻入青冥。
永绍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