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习习生庭树,衰草黄花照病颜。
沧海雁南空怅望,白云家在未能还。
身如倦鸟常思止,门对寒流独掩关。
遥羡君为尘外客,醉扶藜杖向秋山。
西风习习生庭树,衰草黄花照病颜。
沧海雁南空怅望,白云家在未能还。
身如倦鸟常思止,门对寒流独掩关。
遥羡君为尘外客,醉扶藜杖向秋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联“西风习习生庭树,衰草黄花照病颜”以自然景色衬托出诗人的身体不适和精神疲惫,西风、衰草、黄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映照出诗人病态的面容,暗示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颔联“沧海雁南空怅望,白云家在未能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望着南飞的大雁,心中涌起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白云家在未能还”则直接表达了无法归家的遗憾与无奈。大雁南飞象征着自由与回归,与诗人渴望回家却不能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颈联“身如倦鸟常思止,门对寒流独掩关”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疲倦的鸟儿,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门对寒流独掩关”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画面,诗人独自面对门外的寒流,关闭心门,暗示了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尾联“遥羡君为尘外客,醉扶藜杖向秋山”则转向对友人的羡慕与向往。诗人想象友人作为远离尘世的隐士,在秋天的山中自由自在地行走,饮酒扶杖,享受着宁静与自由。这一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也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渴望自由的情感世界,语言含蓄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记刘子,语我苏门山好。
更百泉、澄泓萧瑟,雷辊千尺银瀑。
乱松崖、经声夜落,古溪、樵风晨噭。
寿柏瘿藤,危梯恶栈,山无不树,树无不鸟。
径谽谺、数间虎落,时响幽人铫。
翛然也、指间弦歇,山前月晓。
一自渡、桑乾河水,马头恒向西笑。
拟十月、寒衣手绽,来作山村荷蓧。
太息尘踪,难攀仙境,重来猿鹤应相诮。
祇望见、蒙茸羃䍥,一派青难了。
回头听、似有人兮,山半长啸。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
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吴儿柂尾飘红褶。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
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三四年来,老惰亡聊,惟耽小词。
任世皆嗤仆,为无益事,人方目我,是有情痴。
花月前生,水天别馆,似梦年光暗里飞。
菖蒲纸,把心情淡写,偷寄崔徽。君才十倍陈思。
恕愁病羁穷属和迟。
况豪吟老庾,声情磊落,狂歌法护,才调恢奇。
我渡京江,重游隋苑,惆怅閒行杜牧之。
当年事,记万家水榭,红袖齐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