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
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吴儿柂尾飘红褶。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
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
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
料此际、百灵都集。
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
有人在,江潭泣。吴儿柂尾飘红褶。
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
惹商妇、银筝声涩。
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
山如睡,黛还湿。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壮观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与情感色彩。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江面的波涛、龙舟的急驶、人群的欢腾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生动地展现出来。
“一鼓鱼龙急”,开篇即以“鱼龙”喻指参赛的龙舟,形象地描绘出赛前的紧张气氛。“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妙高台下,江水奔腾,天地间仿佛都在呼吸,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接下来,“彷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葺”,通过想象中的云旗、翠盖、贝阙、鳞堂,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盛况,展现了龙舟赛的华美与壮观。
“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词人想象此刻百灵鸟聚集,十万参赛者蓄势待发,湘累(屈原)也在此刻被人们所怀念,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接着,“有人在,江潭泣”,描绘了一位在江边哭泣的人,可能是对逝去英雄的哀思,或是对比赛结果的担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吴儿柂尾飘红褶”,写出了参赛者的服饰与动作,红褶随风飘扬,展现出他们的活力与热情。“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描述了龙舟在水云翻动之处迅速转向,进入比赛状态,动感十足。
“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强调了比赛的激烈与速度,江水似乎也为之震撼,表现了赛事的紧张与精彩。“惹商妇、银筝声涩”,通过描写商妇弹奏的银筝声音变得滞涩,侧面烘托出比赛的激烈氛围。
最后,“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比赛转瞬即逝,日落时分,参赛者纷纷收起桂楫(龙舟上的桨),结束了这一天的盛会。“山如睡,黛还湿”,以山的静谧和雨后的湿润,象征着比赛的结束与自然的宁静,同时也暗示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刻体验,是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