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发鬅鬙两髻丫,天台山里老烟霞。
闾丘别后无踪迹,又在兰陵故相家。
老发鬅鬙两髻丫,天台山里老烟霞。
闾丘别后无踪迹,又在兰陵故相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天台山中隐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老发鬅鬙两髻丫",形象地刻画了老者的外貌特征,头发蓬松,形成两个小髻,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天台山里老烟霞",点明了老者居住的环境,天台山以其幽静和自然风光著称,此处以"老烟霞"形容,既表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也暗喻了老者与自然和谐共生,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闾丘别后无踪迹"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对老者行踪的猜测,暗示了他可能曾经有过一段与闾丘交往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过往已如烟消云散,不见踪影。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让读者对老者的故事产生了好奇。
最后,"又在兰陵故相家"一句,似乎是在暗示老者并非真正的隐士,而是偶尔会回到兰陵,造访那些曾经的贵族之家。这不仅丰富了老者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隐士与世俗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迷真渺无始,飘业产钱唐。
外族宗南郡,门风祖偃王。
微缘先劫种,宿习妙龄彰。
父母怜多病,亲宾怪异常。
布花模讲道,画石学题章。
戒印龀年佩,心猿志学狂。
荣名虚准拟,簪组妄思量。
礼乐师周孔,虚无学老庄。
躁嫌成器晚,心竞寸阴忙。
翼翼修天爵,孜孜耻面墙。
内藏儒志气,外假佛衣裳。
每恶销金口,时劳疾恶肠。
手中期得桂,箭下待穿肠。
騃鹿方随燄,坚冰忽遇阳。
系珠知在体,甘露忝亲尝。
要道传三观,真机得妙常。
不然心迹火,任结鬓根霜。
觉路双轮驾,真空两翅翔。
饥来还遇膳,渴去已逢浆。
静处如来室,高眠解脱床。
理高山峭拔,道大海汪洋。
力战魔军散,功扶佛化昌。
空山怜寂寂,尘路笑茫茫。
触境知无著,闲居贵坐忘。
消摇希自了,言说亦何妨。
撰疏松窗冷,挥松古殿凉。
来蒙随力化,真诰应机扬。
达理虽云短,寻文或有长。
圆伊令了悟,法爱教消亡。
性任融凡圣,修宜示否臧。
冥心潜应梦,取验敢垂祥。
事佛身多累,为师道实荒。
衡门连竹石,草屋带林塘。
冬服和絺绤,中餐乏稻粱。
水边云作伴,岩下柏为香。
景物看无厌,幽栖兴未央。
晚篱啼翡翠,春沼浴鸳鸯。
菡萏花如画,嵚崟岫若妆。
飘窗松韵淡,翻砌菊花黄。
放鹤时登岭,观鱼或在梁。
岂愁身病害,长喜世平康。
无处求烦恼,随时任寂光。
昏衢悬慧日,苦海泛慈航。
誓坐菩提树,高跻寂灭场。
冥真周法界,垂应遍诸方。
顿渐门皆邃,偏圆药尽良。
惊迷辩雷震,摧惑法轮彊。
鹫岭先开会,金河后秘藏。
留形归后德,遗法益无疆。
四等心弥广,三慈化甚详。
道齐诸妙觉,事类释迦皇。
生灭非吾土,圆澄是故乡。
一空长寂寂,万类本惶惶。
庶了无生旨,无生更可伤。
《湖居感伤》【宋·释智圆】迷真渺无始,飘业产钱唐。外族宗南郡,门风祖偃王。微缘先劫种,宿习妙龄彰。父母怜多病,亲宾怪异常。布花模讲道,画石学题章。戒印龀年佩,心猿志学狂。荣名虚准拟,簪组妄思量。礼乐师周孔,虚无学老庄。躁嫌成器晚,心竞寸阴忙。翼翼修天爵,孜孜耻面墙。内藏儒志气,外假佛衣裳。每恶销金口,时劳疾恶肠。手中期得桂,箭下待穿肠。騃鹿方随燄,坚冰忽遇阳。系珠知在体,甘露忝亲尝。要道传三观,真机得妙常。不然心迹火,任结鬓根霜。觉路双轮驾,真空两翅翔。饥来还遇膳,渴去已逢浆。静处如来室,高眠解脱床。理高山峭拔,道大海汪洋。力战魔军散,功扶佛化昌。空山怜寂寂,尘路笑茫茫。触境知无著,闲居贵坐忘。消摇希自了,言说亦何妨。撰疏松窗冷,挥松古殿凉。来蒙随力化,真诰应机扬。达理虽云短,寻文或有长。圆伊令了悟,法爱教消亡。性任融凡圣,修宜示否臧。冥心潜应梦,取验敢垂祥。事佛身多累,为师道实荒。衡门连竹石,草屋带林塘。冬服和絺绤,中餐乏稻粱。水边云作伴,岩下柏为香。景物看无厌,幽栖兴未央。晚篱啼翡翠,春沼浴鸳鸯。菡萏花如画,嵚崟岫若妆。飘窗松韵淡,翻砌菊花黄。放鹤时登岭,观鱼或在梁。岂愁身病害,长喜世平康。无处求烦恼,随时任寂光。昏衢悬慧日,苦海泛慈航。誓坐菩提树,高跻寂灭场。冥真周法界,垂应遍诸方。顿渐门皆邃,偏圆药尽良。惊迷辩雷震,摧惑法轮彊。鹫岭先开会,金河后秘藏。留形归后德,遗法益无疆。四等心弥广,三慈化甚详。道齐诸妙觉,事类释迦皇。生灭非吾土,圆澄是故乡。一空长寂寂,万类本惶惶。庶了无生旨,无生更可伤。
https://shici.929r.com/shici/G7Nn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