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来苦热戏作二首》
《南来苦热戏作二首》全文
宋 / 黄公度   形式: 古风

农夫烈日夏畦耕,仙家九转丹灶成。

阿奴投烛婢翻羹,飞蛾赴焰鸡遭烹。

汤为池兮火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

大旱赤地金将流,火炎昆冈玉石休。

六月王师万貔貅,丛坐毡帐袭重裘。

邻人延烧已焦头,未如三伏行南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láizuòèrshǒu
sòng / huánggōng

nónglièxiàgēngxiānjiājiǔzhuǎndānzàochéng

ātóuzhúfāngēngfēiéyànzāopēng

tāngwèichíhuǒwèichéngwèisānnánzhōuxí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农事劳作的艰辛与酷暑难耐的环境。首句“农夫烈日夏畦耕”,形象地写出农民在炽热阳光下辛勤耕耘的情景。接下来,“仙家九转丹灶成”则以仙家炼丹的神话,暗示高温如同炼丹炉般炙热难当。

“阿奴投烛婢翻羹,飞蛾赴焰鸡遭烹”运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夏日热浪中连烛火都难以维持,烛光摇曳,甚至可能引燃锅中的食物,连飞蛾和鸡都难以逃脱被热浪“烹煮”的命运。诗人借此表达对酷暑的无奈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汤为池兮火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进一步强调了南州(可能指南方炎热之地)的酷热,比热水池和火城还要难熬。接下来的诗句“大旱赤地金将流,火炎昆冈玉石休”描绘了干旱的极端天气,连金子似乎都会因热而熔化,连坚硬的玉石也无法抵挡高温。

最后两句“六月王师万貔貅,丛坐毡帐袭重裘”看似写军队出征,实则暗指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士兵们仍需穿着厚重的皮毛衣物,反映出夏日征战的艰难。而“邻人延烧已焦头,未如三伏行南州”则以邻居房屋被烈火烧毁的场景,再次强调南州之热的可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农夫、仙家、士兵等不同角色的经历,展现了夏日酷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黄公度

黄公度
朝代:宋   号:知稼翁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09~1156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你喜欢

酬陈中书杨侯家赏瑞莲·其二

倾城倾国俪侯王,千载馀芳托藕塘。

红入双葩相艳冶,绿摇万柄觉凄凉。

侧承初日联风袂,并挹残蟾酌露房。

花下诗人长不老,岧峣直禁玉为堂。

(0)

读书

窗明晴日小楼居,静坐閒翻案上书。

理路渐通文向熟,试将回向此心初。

(0)

赵倅同守作太乙醮祷雨次其韵

云车在望已多阴,想见东皇识此心。

城阙步虚环佩冷,田庐望岁桔槔深。

天高地下群龙起,雷动风行万马骎。

午夜宝章昭格处,愿言三日便为霖。

(0)

苦旱·其五

去年水溢愁无地,今岁旱乾唯告天。

润泽且为南亩计,清凉终作北窗眠。

师兴而雨春秋传,星有好风洪范篇。

上郭桥头看竞祷,大霞宫顶记曾迁。

(0)

有怀·其一

晏斋风雨夜,门掩是深山。

绝俗诗编净,怀人书尺闲。

儿孙今满眼,鸡犬久怡颜。

万籁定俱寂,高标不可攀。

(0)

二十七日周七载酒且怀春伯

十载梅陂酒,青岩始共游。

香传高树晚,凉映小塘秋。

饮亦何劳醉,吟成苦未休。

补陀山下客,能为此回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