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休休卜养闲,囊空赊得洞庭山。
朝中谁送米三合,风雨自存茅一间。
清啸有云披月岭,高眠无客打柴关。
此情试为知音说,应隔沧浪冷破颜。
老矣休休卜养闲,囊空赊得洞庭山。
朝中谁送米三合,风雨自存茅一间。
清啸有云披月岭,高眠无客打柴关。
此情试为知音说,应隔沧浪冷破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包山结茅屋的隐逸生活,充满了淡泊与超然的情怀。首句“老矣休休卜养闲”,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着,“囊空赊得洞庭山”一句,以赊借的方式获得居所,既展现了其生活之简朴,也暗示了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与热爱。
“朝中谁送米三合”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实则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漠态度,以及对物质生活的不求甚多。而“风雨自存茅一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风雨中的茅屋成为他心灵的避风港。
“清啸有云披月岭,高眠无客打柴关”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情景。清啸声与云、月、山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高眠则意味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最后,“此情试为知音说,应隔沧浪冷破颜”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欣赏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心境,同时也暗含着对知音难遇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
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
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
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
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
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
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
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
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屯结海云阵,奋击藉雷公。
忽然天宇轩豁,杲日正当空。
照出榴花丹艳,映出栀花玉色,生意与人同。
闭纵一翻手,造化不言功。
想平畴,禾穟穟,黍芄芄。
老农拍手相问,相劳笑声中。
办取黄鸡白酒,演了山歌村舞,等得庆年丰。
此际莼鲈客,倚楫待西风。
老圃无关锁,放客意中行。
颇欣天地开阔,烟钓与云耕。
荷长亭亭翠盖,竹长森森翠葆,景致闹装成。
几树榴药发,映水色偏明。
绮楼空,金屋静,恨难平。
鼓笙箫笛,谁怜冷落暗尘扃。
回首百年人事,转眼几番今古,日迈月俱征。
且尽一杯酒,退步是前程。
天宇正高爽,更蹑最高楼。
长风为我驱驾,极目海山头。
不用牛山孟浩,不用齐山杜牧,人景自堪酬。
举酒酹空阔,汗漫与为游。
捻黄花,怜白首,恨难收。
颓龄使汝能制,何待更封留。
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
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
倚舵秋江浒,明日片帆轻。
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
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
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
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
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
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