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
洛阳年少来上书,旁观笑破绛灌腹。
昔日信陵谋孔艰,车骑喧阗老抱关。
太史犹记东门里,过者徘徊不忍还,呜呼蹑屩担簦日三喟,人生报恩会有地。
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
洛阳年少来上书,旁观笑破绛灌腹。
昔日信陵谋孔艰,车骑喧阗老抱关。
太史犹记东门里,过者徘徊不忍还,呜呼蹑屩担簦日三喟,人生报恩会有地。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现象,以长安豪贵的生活为背景。首句“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展现了权贵之家的奢华,即使每日花费巨大仍感不足。接下来,“洛阳年少来上书,旁观笑破绛灌腹”借洛阳少年对豪贵的讽刺,暗示他们不务实际,行为荒唐,连昔日功臣如绛侯周勃和灌婴般的务实之人都会嘲笑他们。
诗人又提及信陵君魏无忌的典故,以“昔日信陵谋孔艰,车骑喧阗老抱关”表达对贤能者的怀念,与当下豪贵的庸碌形成对比。接着,“太史犹记东门里,过者徘徊不忍还”通过历史记忆,强调过去的贤人风采令人留连忘返,而今时今日的人们却已失去这种风范。
最后,“呜呼蹑屩担簦日三喟,人生报恩会有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感叹那些曾经贫贱但懂得感恩的人,虽然生活艰辛,但仍怀有报答之心。整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豪贵阶层的奢侈与虚荣,呼唤社会风气的淳朴与知恩图报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