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已清思,浮舟暂长啸。
水云两涵泳,青翠相照耀。
赏心随值遇,物色相顾召。
逍遥忘回期,顷刻揽众妙。
白鸥亦知机,潜鱼不可钓。
飞沉信乐然,回首寄一笑。
出郭已清思,浮舟暂长啸。
水云两涵泳,青翠相照耀。
赏心随值遇,物色相顾召。
逍遥忘回期,顷刻揽众妙。
白鸥亦知机,潜鱼不可钓。
飞沉信乐然,回首寄一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于水上的悠闲生活。首句“出郭已清思”,诗人离开城市,心情变得清新宁静。接着“浮舟暂长啸”,在船上放声长啸,释放内心的愉悦与自由。水面上的云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照,呈现出一片青翠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赏心随值遇,物色相顾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每一次遇到美丽的景致,都会引起内心的共鸣。他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每一刻都充满了生活的真谛和美好。
“逍遥忘回期,顷刻揽众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他在这片天地间自由自在地游荡,每一刻都在领悟生活的奥妙。
最后,“白鸥亦知机,潜鱼不可钓。飞沉信乐然,回首寄一笑”以白鸥和潜鱼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飞翔的鸟还是潜游的鱼,它们的存在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和乐趣。诗人以一个微笑结束,是对这种和谐共生状态的赞许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下帷阙章句,高谈愧名理。
疏散谢公卿,萧条依掾吏。
簪发逢嘉惠,教义承君子。
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
幸沾云雨庆,方辔参多士。
振鹭徒追飞,群龙难隶齿。
烹鲜止贪兢,共治属廉耻。
伊余昧损益,何用只千里。
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宁希广平咏,聊慕华阴市。
弃置宛洛游,多谢金门里。
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
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