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在渭水边偶尔垂钓,心境闲适。"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水中的鱼儿,映衬着诗人的情怀。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则透露出诗人随意而行,顺手拈起一根竹竿开始垂钓的情景。"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不仅描写了自然环境的和谐,还通过细腻的动作捕捉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心向往之所。在这平静的时刻,他似乎忘记了世间的纷争,只留下一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两句"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引入历史人物白头翁,与诗人的垂钓相呼应,表明了他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则将前述情感升华至更深层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不仅是钓鱼,而且是心灵的解放和自我实现。
最后两句"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肯定。他不急于求成,也不强求结果,只是在那一刻,完全沉浸于与大自然的交流之中。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品格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