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
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
十载长相望,逝川水沄沄。
何当谈绝倒,茗碗对炉薰。
野性友麋鹿,君非我同群。
文明近日月,我亦不如君。
十载长相望,逝川水沄沄。
何当谈绝倒,茗碗对炉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其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自比为野性与麋鹿为伍,暗示自己向往自然的纯真与自由。他承认对方在文明程度上超越了自己,如同日月般光辉。诗人长久地仰望并期待着与对方的交流,时间如流水般流逝,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
诗的结尾,诗人期待着能与朋友在品茗对坐、谈笑风生的场景中找到共鸣,流露出一种闲适而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
画意不画形,形胜意不足。
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
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
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
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
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
奓户问童奴,晓云凄古木。
质之昌黎篇,段段皆实录。
用意岂不精,或者疑近俗。
我闻文章家,同工而异曲。
或如骏历险,千里在一蹙。
或寸步不遗,句句必连属。
在诗则乐天,在文则永叔。
画品恐亦然,愿言宝此轴。
毋使叹巧心,受嗤于拙目。
朝别简寂观,夜行石径溪。
溪光照厓绿,月色正相宜。
石上三道士,颀然好丰姿。
手弄金光草,或把珊瑚枝。
冯风招素手,赐我一玉卮。
叹我事远游,萧飒朱颜衰。
长林孤月落,羽盖何葳蕤。
童童乘之去,弃我忽若遗。
明发阒无睹,但有青鼯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