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栏曲曲水平桥。香尽莲衣柳又凋。
梦绕银河愁认镜,梧桐夜雨美人蕉。
红栏曲曲水平桥。香尽莲衣柳又凋。
梦绕银河愁认镜,梧桐夜雨美人蕉。
这首《竹枝词》由清代诗人赵承光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首句“红栏曲曲水平桥”,以“红栏”和“曲曲”描绘了桥梁的美丽与曲折,而“水平桥”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勾勒出一幅色彩丰富、线条流畅的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香尽莲衣柳又凋”,将“香尽”与“莲衣”的消逝和“柳”的凋零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这里的“香尽”既指莲花香气的消散,也暗喻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柳又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哀愁感。
第三句“梦绕银河愁认镜”,将梦境与现实巧妙结合,通过“银河”这一意象,象征着遥远的梦想与追求。同时,“愁认镜”则表达了主人公在追寻梦想过程中的困惑与失落,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质疑。这一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化了主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梧桐夜雨美人蕉”,以“梧桐夜雨”描绘了一个凄美的夜晚场景,梧桐树在夜雨中摇曳,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哀愁。而“美人蕉”作为点缀,虽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象征着坚韧与希望。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竹枝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坚韧生命力的颂扬,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佳作。
麟经家学保青毡,文采风流艺且贤。
池草西堂生梦里,官梅东阁到吟边。
会稽望去无多路,朋旧别来今几年。
见说兰亭只如昔,胜游须在莫春天。
四千年中中国史,咄咄怪事宁有此?
与君不见一年耳,去年此时事方始。
谓之曰战仍互市,曰和而既攻其使。
同一国民民教异,昨日义民今日匪。
同一国臣南北异,或而矫旨或抗旨。
惟俄、德、法、英、日、美,其军更联意、奥、比。
以其枪炮御弓矢,民间尚自传胜仗,岂料神兵竟难恃!
守城何人无张、许,收京何人无郭、李。
此时中国论人才,但得秦桧亦可喜。
拒割地议反赖商,定保皇罪乃杀士。
纷纷构党互生死,言新言旧徒为尔。
西来日月犹双悬,北去山河枉万里。
仪鸾殿卓诸国旂,博物院陈历朝玺。
留都扈跸方争功,迁都返跸相謷訾。
伺人怒喜为怒喜,不知国雠况国耻。
素衣豆粥哀痛诏,可惜人心呼不起。
嗟哉臣民四万万,谁竟一心奉天子。
晏坐东南望西北,九庙尚在烟尘里。
韩江东走大海水,江头一老哀未已。
昨寄我诗泪满纸,止一年耳事且然,眼中况复流年驶?
安得同作上界仙,下视群雄如蝼蚁。
任他争战数千年,洞中一局棋未已。
《述哀答伯瑶》【清·丘逢甲】四千年中中国史,咄咄怪事宁有此?与君不见一年耳,去年此时事方始。谓之曰战仍互市,曰和而既攻其使。同一国民民教异,昨日义民今日匪。同一国臣南北异,或而矫旨或抗旨。惟俄、德、法、英、日、美,其军更联意、奥、比。以其枪炮御弓矢,民间尚自传胜仗,岂料神兵竟难恃!守城何人无张、许,收京何人无郭、李。此时中国论人才,但得秦桧亦可喜。拒割地议反赖商,定保皇罪乃杀士。纷纷构党互生死,言新言旧徒为尔。西来日月犹双悬,北去山河枉万里。仪鸾殿卓诸国旂,博物院陈历朝玺。留都扈跸方争功,迁都返跸相謷訾。伺人怒喜为怒喜,不知国雠况国耻。素衣豆粥哀痛诏,可惜人心呼不起。嗟哉臣民四万万,谁竟一心奉天子。晏坐东南望西北,九庙尚在烟尘里。韩江东走大海水,江头一老哀未已。昨寄我诗泪满纸,止一年耳事且然,眼中况复流年驶?安得同作上界仙,下视群雄如蝼蚁。任他争战数千年,洞中一局棋未已。
https://shici.929r.com/shici/qJv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