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空霞蔚迥云兴,才舞山香黛色层。
攀不得时如对镜,看难真处似携灯。
禺中已识倾阳近,木末初逢泫露凝。
偶尔启关迎快客,踏来满径碎何曾。
璇空霞蔚迥云兴,才舞山香黛色层。
攀不得时如对镜,看难真处似携灯。
禺中已识倾阳近,木末初逢泫露凝。
偶尔启关迎快客,踏来满径碎何曾。
这首明代诗人沈泰鸿的《咏花影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瑰丽而富有动态的花影画面。首句"璇空霞蔚迥云兴",以瑰丽的天空和云彩为背景,展现出花影在广阔空间中的灵动。"才舞山香黛色层"进一步描绘花影随着微风摇曳,如同山色层层叠叠,带有香气。
"攀不得时如对镜,看难真处似携灯",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观赏花影时的微妙感受,仿佛伸手去抓却无法触及,犹如对着镜子难以捕捉真实,又像提灯寻找,光影交错难以把握其真形。
"禺中已识倾阳近,木末初逢泫露凝",描述花影在正午阳光下逐渐清晰,又在日落之际因露水凝聚而显得更加晶莹。"偶尔启关迎快客,踏来满径碎何曾",诗人以人的情感投射到花影上,想象自己打开门迎接来访的快乐客人,花影随脚步碎步而动,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花影的变幻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欣赏和感悟。
三年淹讲席,斗酒动离情。
此去登台省,诸公熟姓名。
骅骝看地绝,鸾凤为时鸣。
春日西湖上,烦君一寄声。
南方有高士,仁义偃王裔。
家山辟幽坡,手取香草艺。
秋至有黄华,采采满衣袂。
客来酒盈尊,诗出语惊世。
无心学渊明,偶与渊明契。
静者年自长,颓龄不须制。
高怀耻独乐,地远人罕诣。
丹青写佳境,有目皆可睨。
吾家鲜鲜径,荒芜屡经岁。
儒冠误此身,挂之公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