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雨易为晴,昨夜雨达曙。
黄梅正此时,何妨霈甘澍。
北地节令迟,麦秋方刈穫。
久霖惧霉变,以此生忧虑。
不至关山外,焉知风土殊。
率土皆我民,到处廑农务。
棼丝向晓稀,翔阳傍午露。
徂云忽豁开,繁怀逐云去。
塞雨易为晴,昨夜雨达曙。
黄梅正此时,何妨霈甘澍。
北地节令迟,麦秋方刈穫。
久霖惧霉变,以此生忧虑。
不至关山外,焉知风土殊。
率土皆我民,到处廑农务。
棼丝向晓稀,翔阳傍午露。
徂云忽豁开,繁怀逐云去。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题为《喜晴》。诗中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对雨水适时降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首句“塞雨易为晴,昨夜雨达曙”描绘了边塞地区雨后的晴朗景象,暗示了雨水的及时到来。接着“黄梅正此时,何妨霈甘澍”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和对适时降雨的赞赏。接下来的几句“北地节令迟,麦秋方刈穫。久霖惧霉变,以此生忧虑”则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担心长时间的雨水可能导致作物霉变,影响收成。
“不至关山外,焉知风土殊”一句表达了对不同地域气候差异的理解,强调了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尊重。“率土皆我民,到处廑农务”进一步强调了对全体民众的关怀,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棼丝向晓稀,翔阳傍午露。徂云忽豁开,繁怀逐云去”描绘了雨后清晨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内心的释然与愉悦。整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展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