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chéngdēngfēngtíng
táng / fānggān

shípānluóxíngshídān
dōngxuānhǎixiānzhào

xiàjièchényóuwèi
guōyúnshānquánzhàncūnqiánzhúshùbàncáng

xiègōngyínwàngduōláiyìngjiāngxiànshǒu

翻译
避开了石头,攀着藤萝前行,方向明确未曾迷惑,每走一步都像登着红色的天梯。
东边的轩窗处海上的太阳已经先照亮了,而人间的雄鸡还未啼鸣。
城镇周围的云山完全笼罩着寺庙,村庄前面的竹林和树木遮掩了半条小溪。
谢灵运常来这里吟诗远望,此地美景应能与岘山相媲美。
注释
避石:避开石头。
攀萝:攀爬藤萝。
不迷:没有迷失方向。
丹梯:像红色楼梯,形容山路险峻美丽。
东轩:东边的窗户或亭阁。
海日:海上的日出。
先照:首先被阳光照耀。
下界:人间,地面。
郭里:城郭附近,指城镇周围。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
全占寺:寺庙完全被云山环绕。
竹树:竹子和树木。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诗人。
吟望:吟诗远眺。
多来此:经常来这个地方。
岘首:岘山,中国名山之一,常用于比喻风景优美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这两句通过形象的地理特征勾勒出一片幽静的山林景观,其中“避石”指的是躲开巨石,“攀萝”则是攀缘着藤萝前进,而“不迷”表明诗人对这块地方非常熟悉,尽管道路曲折,但不会迷失方向。"行时举步似丹梯"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山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踏上精心铺设的红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东边的窗户已经被初升的太阳映照,而在下方的人间,鸡尚未开始报晓。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所处位置之高,更是表现了时间上的先后和空间上的高低对比。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个被云雾环绕的山寺,以及村庄前的竹林与溪流相映衬。这里的“全占”强调了寺庙所处位置之独特,而“半藏”则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引人入胜。

"谢公吟望多来此, 此地应将岘首齐。" 最后两句诗中提到的“谢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名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美丽景致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与古人的情感相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其二

昨夜曾过玉女家,满身环佩带烟霞。

归时更按游仙曲,醉踏层峰弄月华。

(0)

再送秉器·其一

川原花落雨初收,二月微寒似暮秋。

把酒不成今日醉,明朝相忆隔昭丘。

(0)

綵燕二首·其二

貌得乌衣族,春纤点艳妆。

时随步摇影,行坐共韶光。

(0)

烂溪二首·其二

我家烂溪边,出门即溪水。

秋来溪水深,处处菱歌起。

(0)

询李惟寅太保

已就通侯第,新辞上将坛。

不知门下士,若个是任安。

(0)

舟中七夕

碧汉淹灵驾,神仙渡鹊桥。

如何江上客,空对可怜宵。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