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吃白粥,渴来啜茗汁。
六时经行里,钵盂两度湿。
清斋拥衲眠,清福谁消得。
人命呼吸间,年光敲石急。
因口造重罪,曾不异鸡鸭。
万钱充一餐,金玉灿纱幂。
犓腴栗栗黄,虬脯珊瑚赤。
剔骨积山高,弃脂涂地白。
人亦大可怖,猛虎而冠帻。
胎魂能入梦,变形诉且泣。
食经并食典,妖箧胡可缺。
镬狱受煮人,是昔豪华客。
五辛亦当屏,秽吻饥鬼集。
饥来吃白粥,渴来啜茗汁。
六时经行里,钵盂两度湿。
清斋拥衲眠,清福谁消得。
人命呼吸间,年光敲石急。
因口造重罪,曾不异鸡鸭。
万钱充一餐,金玉灿纱幂。
犓腴栗栗黄,虬脯珊瑚赤。
剔骨积山高,弃脂涂地白。
人亦大可怖,猛虎而冠帻。
胎魂能入梦,变形诉且泣。
食经并食典,妖箧胡可缺。
镬狱受煮人,是昔豪华客。
五辛亦当屏,秽吻饥鬼集。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场景,一种是简朴的素食生活,另一种则是奢华的肉食盛宴。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节制与慈悲的倡导。
首句“饥来吃白粥,渴来啜茗汁”,描绘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以白粥和茶水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尊重。接着,“六时经行里,钵盂两度湿”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规律性,通过日常的行走和饮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清斋拥衲眠,清福谁消得”,诗人赞美了清贫生活中的精神享受,即使在简陋的条件下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然而,这种清福并非人人都能体会,暗示了物质与精神幸福之间的微妙关系。
“人命呼吸间,年光敲石急”则提醒人们生命短暂,时间宝贵,应当珍惜每一刻,避免浪费光阴。接下来的“因口造重罪,曾不异鸡鸭”警示世人,贪食不仅消耗资源,还可能带来道德上的谴责。
“万钱充一餐,金玉灿纱幂”描绘了奢华宴席的景象,用大量金银装饰,昂贵食材堆砌成一顿饭,揭示了物质追求可能导致的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犓腴栗栗黄,虬脯珊瑚赤”进一步渲染了美食的诱人与奢侈,而“剔骨积山高,弃脂涂地白”则形象地展示了浪费的严重后果。
“人亦大可怖,猛虎而冠帻”将贪婪之人比作披着猛虎皮的怪物,讽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最后,“胎魂能入梦,变形诉且泣”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即使是死去的灵魂也能够感受到痛苦与哀求,强调了节制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探讨了饮食与道德、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它不仅是一首警世之作,也是对人类社会普遍问题的深刻反思。
五月雨淫河水急,奔腾澎湃淼无迹。
沙飞石走鱼龙惊,竹木横漂堤岸决。
白日时闻风雨声,夜深更觉鲛人泣。
惊湍逆浪不可名,舟楫颠危往来扼。
我从此地偶经过,目眩心烦宛如噎。
方今国赋半江南,岁运尽资河水力。
河水横流苦如此,人力飞挽何能及。
呜呼,几时复见伯禹功,地平天成圣明悦。
云间沈才子,英英脱尘俗。
衔命来太平,长揖谦以牧。
势利浮云轻,瞥尔不挂目。
清瑟声正稀,骊珠光可掬。
乃知斯人妙,挠之终不浊。
所以气味同,倾盖宛如宿。
淡淡春风微,滔滔江水绿。
而我欲何为,浩歌倚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