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柳色近萧条,白下楼台矗绛霄。
江口舳舻连铁瓮,月中弦管乱铜刁。
高牙大纛将军幕,碧草黄云帝子朝。
欲向雨花参半偈,片帆无计渡金焦。
千门柳色近萧条,白下楼台矗绛霄。
江口舳舻连铁瓮,月中弦管乱铜刁。
高牙大纛将军幕,碧草黄云帝子朝。
欲向雨花参半偈,片帆无计渡金焦。
这首清代诗人萧中素的《秋居杂兴(其二)》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南的景象。首句“千门柳色近萧条”以千家万户的柳树透露出季节的转换,柳色转为淡雅,显现出秋天的寂寥。次句“白下楼台矗绛霄”则描绘了南京城中的楼阁直入云霄,色彩鲜明,与萧条的柳色形成对比。
“江口舳舻连铁瓮,月中弦管乱铜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上舟船相连的繁忙景象和夜晚月光下热闹的音乐声,展现出城市的繁华与活力。然而,“乱铜刁”一词可能暗示着乐声嘈杂,与前文的“近萧条”相呼应,暗含一丝落寞。
“高牙大纛将军幕,碧草黄云帝子朝”写的是将军的营帐和贵族的朝拜活动,展现了权贵阶层的生活,也反映出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最后一句“欲向雨花参半偈,片帆无计渡金焦”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但现实中的俗务使他无法如愿,只能在想象中远眺雨花台,而无法乘船渡过江面的金焦山,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南京的景象,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诗人内心的沉思,展现了清朝文人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幽区秋色晚,日夕倍生凉。
地险山多石,林疏叶落霜。
寒泉分细濑,明月碎流光。鹤梦危松稳,?声峭壁藏。
烟霞□道侣,钟磬答禅堂。
老衲元谈奥,沙弥夜课长。
烛销莲漏水,茶沸竹炉香。
饭罢同趺坐,蒲团睡味良。
故园梦断家何在,登场纵情奔竞。
竹子筼筜,松枝偃蹇,最好乡关风景。而翁尚幸。
任雪虐霜欺,长留节劲。
不入春明,迟鸿晚鹤苦相警。
迷途阿谁醒悟,把清秋抛却,强学优孟。
翠袖娟娟,苍颜苒苒,弹指豪怀孤冷。男儿猛省。
倘不上凌烟,且归三径。密籁虚烟,太虚寒弄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