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尽空山一病夫,荆榛无路掩樵居。
自怜身是皮公美,茅屋青灯夜著书。
泪尽空山一病夫,荆榛无路掩樵居。
自怜身是皮公美,茅屋青灯夜著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病弱文人在寂静的山中生活的情景。"泪尽空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仿佛泪水已经流干,只剩下空荡的山峦为伴。"一病夫"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暗示着生活的艰难和疾病的困扰。
"荆榛无路掩樵居"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荆棘丛生的小径掩盖了简陋的樵夫居所,反映出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偏远。这里的"樵居"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居所,也可能象征着他的隐逸生活。
"自怜身是皮公美"引用了典故,皮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贤臣,此处诗人以皮公自比,表达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志向,坚持在青灯下苦读著书的精神。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实的场景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却坚韧不屈、矢志求学的形象,流露出一种孤高傲世的情感。
高岩接天豁岩腹,洞口垂萝荫岩木。
岩中有客忘岁年,但见花林果新熟,下有解角初茸之岩鹿。
人世苦炎热,幽谷寒淩肤。
寒热不受尔丈夫,偶坐意到羲皇初。
前跪者谁子,捧桃上献何区区。
山中宁有仆与奴,将无就学从门徒。
或疑二客沈冥道未至,犹有光气惊岩隅。
遂令山鬼敬,寻迹来相揄。
吴生作画如草草,逸气迥出人间少。
我披此图中缭绕,世间岂乏此岩谷?
呜呼图中人,以命仙佛纵不足,俯视尘寰真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