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中的第三十九首。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生死轮回的主题,通过描述生前共餐、死后共葬的情景,以及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和对世间欢乐的永别,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与死亡的独特见解。
“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这两句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生前的共同生活。饭瓮和食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共处。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在生前的紧密联系和共同经历。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死亡的坦然态度。掘冢即为准备墓地,意味着对死亡的接纳和准备。不遣暂时停,意指不让逝者等待,体现了对死亡过程的尊重和对逝者安息的渴望。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死亡后与世间的彻底分离,以及生者对逝者的哀悼。永别世间乐,意味着与尘世的欢乐永远告别;唯闻哭我声,则强调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哀痛。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这两句诗反映了死亡后社会关系的变化。四海交游绝,意味着与朋友、亲人的交往完全断绝;籍帐便除名,指的是在官方记录中,逝者的名字被注销,标志着其社会身份的终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它既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也表达了对死亡的坦然接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