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兰若好,步屧日皈依。
隔水看花过,逢僧乞食归。
新禽啭高树,残雪在山扉。
相对寂无语,香台烟篆飞。
为怜兰若好,步屧日皈依。
隔水看花过,逢僧乞食归。
新禽啭高树,残雪在山扉。
相对寂无语,香台烟篆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一位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为怜兰若好,步屧日皈依”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喜爱,每日都前往参拜,流露出一种内心的虔诚与宁静。接着,“隔水看花过,逢僧乞食归”描绘了僧人在水边欣赏花朵,与僧人相遇后,便以乞食的方式获得生活所需,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和谐。
“新禽啭高树,残雪在山扉”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新鸟在高树上鸣叫,残雪还留在山门之上,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也暗示着生命的新陈代谢。最后,“相对寂无语,香台烟篆飞”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两人相对而坐,虽无言语,但空气中弥漫着香烟,仿佛能感受到心灵的交流与共鸣,整个场景充满了禅意和深邃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美好,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吾闻列山之儒骑鹤飞,明月为佩霓为衣。
又闻化鹤丁令威,七十甲子今始归。
先生扁舟载飞鹤,五湖七泽将安之。
江湖旧游波渺渺,床头金尽故人少。
犹能为客典春衣,酒边豪气天地小。
名贤歌颂题满轴,披图亦自不碌碌。
黄金白璧分与人,惟有便便五经腹。
朅来访我坐毡冷,岸帻扶筇微酩酊。
开樽促席意气倾,剪烛商诗寒夜永。
星星斑鬓今如此,清谈自是青云士。
试问烟波载皓衣,何如一舸携西子。
大姑嫁将军,小姑未有夫。
小姑两脚泥,大姑满头珠。
前月小姑去,嫁作庄家妇。
钗削爨下荆,衣裁机上布。
大姑嗔小姑,生憎儿女痴。
多少马上郎,偏爱牧羊儿。
八月点军卒,将军五门出。
大姑诧夫婿,上马快如鹘。
昨日边报归,大姑泪如挥。
郎君马上死,无处寄征衣。
连理与枯枝,双飞成戢翅。
都无百夜恩,浪作千岁计。
小姑庄上来,瓦盆双鲤鲐。
上堂拜父母,夫妇恣欢谐。
大姑见小姑,珠翠无颜色。
低头怨怅天,仰天呼不得。
人生百年良所无,白头相送真良图。
东家女郎欲嫁夫,切莫猖狂学大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