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花恼曲江头,欲对清尊舞沐猴。
留得春红撩客恨,争如庭草解忘忧。
不禁花恼曲江头,欲对清尊舞沐猴。
留得春红撩客恨,争如庭草解忘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王才元少师杂花(其五)》。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相当细腻,通过对比和象征,传递了作者特有的情怀。
“不禁花恼曲江头”,这里“花恼”指的是春天的繁花似有所思,生出一种忧郁的情绪。诗人在曲江头,不由自主地被这种美丽的景象所打动,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愁绪。
“欲对清尊舞沐猴”,“清尊”可能是指一杯清酒,意图借此来消除心中的忧虑。诗人似乎有意在这美好的春夜中举杯邀明月,与之共饮,甚至幻想着与古代的仙猿(沐猴)一同起舞,以此来忘却世间的烦恼。
“留得春红撩客恨”,这里“春红”指的是春天的花朵,“撩客恨”则是指诗人通过这种美好的景象,试图留住那些即将离去的春光,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诗人的情感在这温暖而又短暂的春意中得到抚慰。
“争如庭草解忘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庭院里的野草一样,自然而然地把烦恼和忧愁都抛诸脑后。这里的“争如”意味着一种渴望,希望自己也能够轻松自在,不再为世间的纷扰所困。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界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于烦恼的逃避。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功名利达,任纷纷奔竞。纵使得来也侥幸。
老眼看多时,钟鼎山林,须信道、造物安排有命。
人生行乐耳,对月临风,一咏一觞且乘兴。
五十五年春,南北东西,自笑萍踪久无定。
好学取、渊明赋归来,但种柳栽花,便成三径。
玉树后庭曲,千载有余愁。
碧月夜凉人静,曾赋采华游。
玉露细摇金缕,香雾轻笼翠葆,折下一天秋。
张绪总能老,还自锁眉头。把鸾笺,裁绣句,写银钩。
回文巧成锦字,长恨与江流。
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并州。
独感旧时貌,还复照西楼。
玉导纤长,顿化作、云英香荚。
风弄影、录鬟撩乱,搔头斜插。
璞小还思钗燕并,丛幽略比蕉心狭。
看柔须、点缀半开时,微烘蜡。冰箸瘦,琼枝滑。
芳径底,谁偷掐。怕夜凉消得,锦围红匝。
鹅管不禁仙露重,蜜脾剩借清香发。
待使君、绝妙好词成,须弹压。
人生南北如歧路,相逢自怜不早。
倾盖班荆,分灯并壁,吟卷笔床茶灶。交情古道。
怕催诏连翩,好风吹到。
聚久别难,砌蛩那更碎怀抱。
临行谁劝驻马,待将尘土事,妨我吟啸。
小住虽佳,还堪就否,催得云帆缥缈。官梅正好。
比前度孤山,剩开多少。两处心旌,倚楼同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