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
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
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完成征收秋季税赋后,心情舒畅地享受着自然景色的情境。开篇“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两句,通过远眺所看到的边陲民族形象,传达出诗人对远方异族生活的一种观察与感慨。
接着,“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表明尽管有治理和教育的愿望,但由于语言不通,存在着沟通上的困难。然而,“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则转而描写完成征税任务后的喜悦,以及对百姓生活安宁的庆幸。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良好治理带来丰收之年的期待和信心。随后,“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进一步展现了官府工作减轻后的清净与悠闲。
在“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中,诗人通过秋雨滴落、檐果成熟以及傍晚的钟声与归巢的鸟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最后,“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则是诗人在南亭中享受着慵懒自得的午后时光,心境十分悠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作为官员的职责感和治理愿景,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个人情感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