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这首《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是宋代文人徐鹿卿所作,词中表达了对萧大著的敬仰和对儒家文化的向往。"廊庙补天手"赞誉萧大著在朝廷中的才华和影响力,如同补天之才,威望显著。"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进一步描绘了他敢于直言,令人敬畏的形象。
词的下片回顾历史,提及章贡、前赵后萧的名相,将萧大著与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强调他的不凡地位。"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期待,希望他能带来公正和福祉。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表明词人从小便对萧大著心生敬仰,而"魁躔邈在霄汉"则形容其高洁的人格如星辰般遥不可及。"薄宦偶趋承"表达自己虽为微官,但仍有机会接近并学习萧大著。词人还借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萧大著清雅风范的向往。
最后,词人以"洙泗在江城"寄语他人,意指儒家学说在萧大著所在的江城依然发扬光大,呼吁人们向他学习。整首词情感真挚,赞美了萧大著的同时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