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帝城秋望》
《帝城秋望》全文
宋 / 寇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qiūwàng
sòng / kòuzhǔn

dēnglínqiūxiàngjìnqiānjiànwáng

guòshāncuìjīngshuāngjiàn

píngyuánǎigāoshù宿qínguī

wàngguāndàokōnglìngyǒngshìwēi

翻译
秋天即将过去,我登高远望,千里之外是皇家都城。
雨后山色更青翠,经过秋霜的菊花逐渐稀疏。
傍晚时分平原上雾气升起,高树上的鸟儿归巢。
遥望关河,心中不禁吟咏起古代的失意诗篇。
注释
登临:登山或登高。
王畿:古代指帝王的都城地区。
过雨:经过雨水洗涤。
逾:更加。
翠:绿色,形容山色青翠。
经霜:经历过霜冻。
渐稀:越来越少。
平原:广阔的平坦地区。
夕霭:傍晚的雾气。
宿禽:夜宿的鸟儿。
归:返回。
关河:河流和关隘,代指边关。
咏:吟诵。
式微:《诗经》中的篇名,表达失意或衰落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帝城秋望》,描绘了秋季登高远眺京城的景象。首句"登临秋向尽",点明时令接近深秋,诗人登高所见之景即将结束。"千里见王畿",展现出广阔的视野,诗人遥望千里之外的都城区域。

"过雨山逾翠",一场秋雨过后,山色更加青翠,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经霜菊渐稀",则描绘了菊花在秋霜中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平原夕霭起",傍晚时分,平原上升起了薄雾,增添了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高树宿禽归",高大的树木上,鸟儿归巢,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

最后,诗人以"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作结,望着远方的关河,不禁引发了对历史兴衰和自身境遇的感慨,暗寓壮志未酬的寂寥情绪,借古人《诗经·小雅·式微》的典故,表达了淡淡的哀愁和对盛世不再的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作者介绍
寇准

寇准
朝代:宋   字:平仲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生辰:961-1023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猜你喜欢

京师寄姚玉厓

十度书来九不酬,遥传宾馆是苏州。

文章合动群公赏,山水真当万户侯。

未见故知能荐马,但闻东道暂依刘。

相思又上金台路,满地西风吹暮愁。

(0)

萧海钓文明先生挽诗

朝野名传翰墨馀,白头空有读残书。

南荒秋早逢摇落,四海人多问起居。

塞下当年曾失马,钓丝终岁竟忘鱼。

八哀此日还成赋,惭愧先生识面疏。

(0)

秋怀

斜风细雨满蕉窗,芦花蘋花绕大江。

潮上水痕鱼六六,秋随天远雁双双。

破除俗累还高卧,韬卷谈锋愿竖降。

物色若教供指点,青山合比鹿门庞。

(0)

二日过唐桥庄

画船如鹢水云遥,閒过南溪五里桥。

行人渡口出复没,急鸟沙头鸣更摇。

相携看菊留茅舍,独往寻源随海潮。

无限高情付江路,林梢落日见渔樵。

(0)

初试羊㲨予有一端藏笥中者十年兹教内馆始制为衣以禦北风感而有作

萧飒头颅感是非,半生何敢爱轻肥。

相将岁晚看新制,指点年华亦故衣。

北郭严凝随瘦马,西州辛苦到残机。

病来却恐浑憔悴,且试休文旧带围。

(0)

东乡长至

至日复至日,萍乡更东乡。

长途双客鬓,浮世两年光。

水转溪无路,林寒夜有霜。

天时与人事,消息看相将。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