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楼阁一层歌,蜡烛千行照绮罗。
细按新声相较量,竹枝词少柳枝多。
一层楼阁一层歌,蜡烛千行照绮罗。
细按新声相较量,竹枝词少柳枝多。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虎丘山楼阁中欢庆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一层楼阁一层歌”,开篇即以“一层”二字巧妙地描绘出楼阁的层次感,同时“歌”字则暗示了人们在此欢聚一堂,歌声此起彼伏,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接下来,“蜡烛千行照绮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蜡烛的光芒照亮了华丽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环境。这里不仅写出了物质的富足,也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细按新声相较量,竹枝词少柳枝多。”这两句诗则将焦点转向了音乐与舞蹈。在这样的庆祝活动中,人们不仅歌唱,还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情感,相互较量技艺。其中,“竹枝词”和“柳枝多”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或舞蹈形式,前者可能更偏向于地方特色或传统曲调,后者则可能更多元化或流行。通过比较这两种音乐或舞蹈的受欢迎程度,诗人巧妙地展现了活动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在虎丘山楼阁中欢庆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节日的热烈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展现了当时文化生活中的多元与活力。
吾生何为者,稚年志颇高。
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
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
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
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
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
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
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
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
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
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
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
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
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
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
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
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
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
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
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
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
《书怀寄杜原父二首·其一》【元·杨载】吾生何为者,稚年志颇高。神仙与功名,壮思跃秋涛。中宵岂无寐,悲甚几欲号。后来失所养,百数患难逃。竭力奉甘旨,出入身甚劳。旧书益遗忘,九牛存一毛。稍后与人事,忍情如忍刀。旦夕自惟念,未足非儿曹。常欲力道德,屡失迷所操。区区习蠹简,对案夜焚膏。傥然有所得,中心乐陶陶。忽如从古人,握手共游遨。携持亦何事,庶用娱蓬蒿。追思作咏歌,示之必贤豪。丈夫生世间,毋论贱与贫。夙发多意气,往往惟任真。松柏生高冈,挺然固出群。不为霜雪阨,不为风雨春。得时可行道,节义亦足伸。吾生托下土,所识凡几人。穷交独相慰,笑语亦复亲。
https://shici.929r.com/shici/ey9BU.html
昔祠云台馆,行穿御阶柏。
夕阴岚气深,重碧照行客。
独访张超谷,渐觉岩险迫。
冰生玉井头,日射仙掌侧。
岂无铁锁悬,翻身若飞鹘。
恐烦华阴令,不奈昌黎伯。
王事况有程,车马何忽忽。
流观终南山,周览天府国。
尔来十七年,欲往不再得。
山河想邈悠,伤残转萧索。
摩挲商老图,彷佛希夷宅。
高哉莲华峰,白云澹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