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洞》
《龙洞》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龙睡抱明月,我来窥碧浔。

撄鳞徒有志,探颔本无心。

雷去春霖足,云归夜水深。

馀波应不惜,好为濯尘襟。

(0)
翻译
龙沉睡在明月的怀抱中,我来探寻那青翠的水边。
想要触碰鱼鳞虽有决心,但探索并非出于本意。
春雨充足,雷声远去,夜晚水面深邃如云归之处。
余波荡漾,我不舍离去,希望能借此洗涤心灵。
注释
龙睡:比喻龙的形象或传说中的龙处于静止状态。
碧浔:清澈的水边,浔指江边、湖畔。
撄鳞:触碰鱼鳞,象征追求或尝试。
探颔:探头张望,可能指试图理解或探索。
春霖:春天的充沛雨水。
夜水深:形容夜晚水面宁静而深邃。
馀波:比喻遗留的影响或余韵。
濯尘襟:洗涤心灵,比喻净化或涤除杂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山谷景象,诗人以“龙睡抱明月”开篇,营造出一幅神秘的画面。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它在这里安然沉睡,似乎在守护着某种宝贵之物。而“抱明月”则让人联想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我来窥碧浔”一句表明诗人的到来和对周遭环境的观察。这里的“我”可能代表诗人本身,而“碧浔”则是清澈的溪流,诗人通过窥视这溪流,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宁静或灵感。

“撄鳞徒有志,探颔本无心”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情怀。“撄鳞”指的是鱼鳞,通常用来比喻困难和障碍,而“探颔”则是探查头颈之意。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只有志向而没有过多的杂念。

“雷去春霖足,云归夜水深”描绘了一幅春天雷雨之后的情景。雷声远去,春雨充沛,云朵在夜晚归宿,而河中的水变得更加深邃。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

最后,“馀波应不惜,好为濯尘襟”表达了诗人对清澈溪水的一种珍视之情。这里的“馀波”是指波光粼粼的水面,而“濯尘襟”则是一种洗涤尘世烦恼的心境。这两句话传递出诗人通过接触自然,希望洗净心灵、超脱尘俗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会。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咏古三章·其二

众煦蟠广垠,飘山成雰埃。

茂先世不作,丑黠良可哀。

飞沈任鱼鸟,内鉴凛蹠夷。

醪酒难水涤,蛆化有澄时。

周霍岂甘谤,白日原无私。

棘蝇妒垂璧,池贝忌素丝。

吾道有真际,我思谢元晖。

(0)

山花

山花凡几种,依山趣自殊。

子弟王谢家,疏散亦彬如。

托根实福地,标茜宜幽居。

缛嫌温李咏,艳谢黄吕图。

今朝忽开口,报我秋来夫。

(0)

唐寅品茶图

千尺雪旁安竹垆,壁张伯虎品茶图。

却似图中人语我,不须如此费工夫。

(0)

先贤周惇颐后嗣持小像求祠名允其请并题以句

锡麓祀先贤,孙支世守㫋。

开程朱道学,继孔孟心传。

水碧山青处,松蕤竹秀边。

千秋光霁在,底复藉龙眠。

(0)

古泮池杂咏·其六

几株古柏参天翠,一沼春波彻地清。

池上疏轩陈笔砚,谁能坐此阁吟情。

(0)

溪亭雨霁

阵云犹是夏峰尖,嘉霔倾盆尽涤炎。

蓝蔚天光忽澄霁,无边秋意一时添。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