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诗》
《春诗》全文
唐 / 萧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

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

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shī
táng / xiāogòu

nánguósháoguāngzǎochūnfēngsònglái
shuǐyānbàoliǔshānxuějīngméi

liànjiāngwǎncháoshēngzhúzhǔhuí
qīngwènjiǔchùhánpēi

注释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
腊来:腊月的风,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烟报:烟雾预示。
练色:如练的江面颜色。
寒醅:寒冷季节酿制的酒。
翻译
南方的春天来得早,春风带来了腊月的气息。
河水堤岸上,烟雾缭绕着报春的柳树,山寺中的梅花被雪的突然降临所惊醒。
傍晚时分,江面上练习般的色彩铺展开来,潮水的声音随着水洲回荡。
举目望去,青色的酒旗招揽着买酒的人,询问哪里有温热的米酒可供饮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南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

“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 这两句点出了时节的变化,南方地区春天到来的较早,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还将冬日的严寒(腊)带走了。这里的“腊”字有着精妙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迭,而且也暗示了冬去春来的一种自然循环。

“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 这两句则从视觉和感知两个层面展示了春天的景色。水堤旁边,柳树在轻柔的春风中飘逸地吐绿,而远处山中的古寺,则是积雪初融时分外显现出清冷孤独的梅花。

“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 这两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长江之滨的景象。春日的阳光把色的斑斓铺洒在江面上,而潮汐的声音随着河道蜿蜒曲折地响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享受和情感流露。青色的旗帜下,是在询问哪里能找到沽酒(古代的一种用米酿制的酒),而那“寒醅”恰好是春日里驱散寒意、温暖心怀的佳饮。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春风、春水、春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春天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作者介绍

萧遘
朝代:唐

萧遘(gòu)(?-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太原从事、右拾遗、起居舍人、播州司马、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黄巢之乱时,萧遘随唐僖宗入蜀,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黄巢起义平定后进拜司空,封楚国公。光启二年(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田令孜挟持唐僖宗逃往宝鸡,萧遘未及跟随。朱玫主张另立新君,萧遘反对,拒绝草拟文告,被罢为太子太保,退居河中府。光启三
猜你喜欢

悼亡百绝句·其七十二

从俗营斋是也非,无多焚楮作钱飞。

冥官若问夫何吝,道是虞江老布衣。

(0)

悼亡百绝句·其五

于归柔弱不胜冠,次弟堂前请晚安。

私语惟闻能孝敬,已知大义博亲欢。

(0)

湖城重建三贤祠落成·其一

城西争说谢公塘,后有颜苏德泽长。

十卷诗吟留刺史,百年神定在桐乡。

云移镇霅楼头白,风送洼尊亭外凉。

旧日宫垣安可仰,斯民去思不能忘。

(0)

五月十二日悼同儿成绝句十首·其三

分离数月复杭州,浪打钱唐江上舟。

一见森森寒玉立,风霜原不为儿愁。

(0)

次韵复湘文观察寄示白芍药诗·其一

新使声华驾沈珩,诗章何幸得投琼。

元君佳兴琉璃净,韩子仙宫格韵清。

昭质不知金带贵,冰心争说玉壶明。

富春山里春多少,夺得延春亭畔生。

(0)

陈雪杭邮寄白云洞读书图题作,诗以复之

怕听他乡金缕歌,新词题到怅如何。

东风有脚留诗住,飞瀑无心送鲤过。

石洞句多惭务观,水亭图寄话东坡。

明朝欲放云归去,长与严江月影磨。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