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天姿可禹汤,周公不梦梦空王。
当年紫绶金章客,何德何功坐太常。
明帝天姿可禹汤,周公不梦梦空王。
当年紫绶金章客,何德何功坐太常。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桓荣》。诗中通过明帝与桓荣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
首句“明帝天姿可禹汤”,将明帝的资质比作古代贤君大禹和商汤,暗示其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然而,接下来的“周公不梦梦空王”则转折,暗示桓荣并未得到明帝的信任或重用,如同周公未在梦中预示明帝登基一样,桓荣的才能被忽视了。
“当年紫绶金章客”描绘了桓荣曾是身佩紫绶金章的显贵官员,暗示他有过辉煌的过去。最后一句“何德何功坐太常”则提出疑问,询问桓荣究竟有何德行和功绩,却只能坐在太常这样的闲职上,表达了对桓荣命运的惋惜和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批评。
整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体现了诗人对公正用人和赏罚分明的期待。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紫云何处飞来,仙家别有藏春洞。
刻缯纹皱,镂檀色腻,薰脐香重。
谷雨初晴,榆烟新换,楝风微动。
是花姑养就,韩仙染出,还分与,人间种。
好与密笼绣幄,护玉环、三生妖梦。
只愁今夜,绿丛月老,珠房露冻。
便唤秋娘,重浇卯酒,缓歌低送。
倩红鸾与约,韵华且住,作尊前供。
水北云南最好春,柳桥花架污芳尘。
如今老大情遍懒,分付江山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