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余筋力差多少。兴来祇觉登楼好。东面女墙低。
画桥杨柳齐。插禾兼割麦。鸟唤樊川北。
欲得画师难。青青数朵山。
问余筋力差多少。兴来祇觉登楼好。东面女墙低。
画桥杨柳齐。插禾兼割麦。鸟唤樊川北。
欲得画师难。青青数朵山。
这首词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图景,展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问余筋力差多少"开篇,似在自问身体状况,但实则透露出一种闲适的心态,不以体力为累赘,只在乎兴致所至。"兴来祇觉登楼好"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登高望远的喜好,心情愉悦时,连登楼都成为一种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东面女墙低,画桥杨柳齐"描绘了眼前的具体景象,女墙低矮,画桥下的杨柳成行,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插禾兼割麦"则生动地描绘了农忙时节的场景,既有插秧的忙碌,又有收割小麦的喜悦,富有生活气息。
"鸟唤樊川北"一句,通过鸟鸣声引导读者的视线转向远方的樊川,暗示词人的心境随鸟儿的呼唤而飘向更广阔的天地。最后两句"欲得画师难,青青数朵山"则表达了词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认为这样的画面即使再好的画师也难以捕捉,而那青翠的山峰更是自然的杰作,令人留连忘返。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风的清新自然之韵。
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馀。
宁闻有馀论,但问我何如。
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
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
晚为府中掾,直前不趑趄。
曾何愧俯仰,颇亦困嗫嚅。
有粟尚可糊,有酒尚可娱。
一朝脱章绶,用意不踌躇。
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
人生一世间,谁得还其躯。
谢公江海人,此计竟亦疏。
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
妙语发幽光,东坡为欷歔。
不知两疏去,能亦有此无。
聊为三径资,从子并门居。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
持身如处子,得句有馀味。
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
吾病卧里中,车马日一至。
遣医馈粱肉,忧憙见颜际。
慇勤劝加餐,代我破戒罪。
一别已三秋,君室乃其季。
轮囷见眼中,不作千里外。
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客间无胜日,世故可暂逃。
杖藜迎落照,寒彩遍平皋。
夕湖光景丽,晴鹳声音豪。
天长蒹葭响,水落城堞高。
万象各摇动,慰此老不遭。
楚累经行地,处处馀离骚。
幸无大夫责,得伴诸子遨。
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