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馀。
宁闻有馀论,但问我何如。
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
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
晚为府中掾,直前不趑趄。
曾何愧俯仰,颇亦困嗫嚅。
有粟尚可糊,有酒尚可娱。
一朝脱章绶,用意不踌躇。
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
人生一世间,谁得还其躯。
谢公江海人,此计竟亦疏。
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
妙语发幽光,东坡为欷歔。
不知两疏去,能亦有此无。
聊为三径资,从子并门居。
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馀。
宁闻有馀论,但问我何如。
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
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
晚为府中掾,直前不趑趄。
曾何愧俯仰,颇亦困嗫嚅。
有粟尚可糊,有酒尚可娱。
一朝脱章绶,用意不踌躇。
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
人生一世间,谁得还其躯。
谢公江海人,此计竟亦疏。
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
妙语发幽光,东坡为欷歔。
不知两疏去,能亦有此无。
聊为三径资,从子并门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路纠归老丹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路纠辞官归乡的赞赏和对其人生选择的理解。首句“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馀”赞扬了路纠提前退休的决断,意在说明他并非因年老体衰而退,而是心满意足于当前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描绘了路纠过去的才华横溢和声望之高。
然而,诗人也指出路纠虽然曾经盛气凌人,但最终未能施展更大的抱负,只能与平凡人同处。“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暗含了对友人未能如愿的惋惜。在官场生涯中,路纠也曾直率无畏,但后来却感到困惑和拘谨。
诗中提到,即使生活简朴,路纠仍能自给自足,享受清贫的乐趣。当他卸下官职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表达了诗人对路纠放弃富贵的敬佩,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华。
最后,诗人以谢公自比,感叹人生短暂,谁也无法改变命运。他赞赏路纠的选择,并表示愿意追随其足迹,过上简朴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才入新秋,早麝㡠慵开,莺簧倦炙。
孤影谁怜,银釭几度羞剔。
乌丝小字看看淡,好似赚人鱼墨。愁寂。
水晶帘捲,见旧时月色。枉自寻消息。
恨馀香断素,偏有无穷忆。
谁把病,容扶起,纷纭朱碧。
便将万斛沧波,移来比似鲛珠滴。终夕。
也只得、两番潮汐。
垂老他乡,妻子与偕,差共相依。
却回头故国,又逢寒食,关心先垄,谁拜深衣。
草色长湖,柳丝断岸,岁岁扁舟此日归。
欣重见,竞百钱挂杖,来欸荆扉。频年聚首诚稀。
每花月、怀君惄似饥。
喜今宵宴集,尽皆耆旧,中厨供给,竟有甘肥。
只恨当前,华筵易散,早已天端堕夕晖。
还相惜,惜明朝又别,怕见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