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水照人碧,剡山随眼青。
我来非雪兴,惭上戴溪亭。
剡水照人碧,剡山随眼青。
我来非雪兴,惭上戴溪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十朋在剡溪游历时,对戴溪亭的访问与感慨。首句“剡水照人碧”以“碧”字点明了水色的清澈,仿佛能映照出人的身影,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剡山随眼青”则通过“青”字,展现了山色的苍翠欲滴,与碧水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山水画卷中的一抹浓重的绿色。
“我来非雪兴”,这里的“雪兴”并非指下雪的兴致,而是比喻一种高洁、清雅的情怀。诗人在此表明自己前来并非为了追求那种清冷孤高的情趣,而是出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表达既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最后一句“惭上戴溪亭”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自谦之情。这里的“惭”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造化的敬畏,也暗示了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自己未能完全融入自然、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境界的自我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