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摇风林,秋山木叶脱。
何年五丁斧,劈此灵异迹。
幽泉闻笙镛,怪石动精魄。
嵚巇上下坂,俄顷异忻戚。
摩崖三四字,窈窕飞青壁。
仙灵有遗踪,仿佛留虚白。
濯缨松涛下,清飔澹寒日。
冥搜已忘形,心与太古接。
水波摇风林,秋山木叶脱。
何年五丁斧,劈此灵异迹。
幽泉闻笙镛,怪石动精魄。
嵚巇上下坂,俄顷异忻戚。
摩崖三四字,窈窕飞青壁。
仙灵有遗踪,仿佛留虚白。
濯缨松涛下,清飔澹寒日。
冥搜已忘形,心与太古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徐恪所作的《善卷洞》,描绘了秋天山林中善卷洞的景象。首句“水波摇风林”展现了洞口附近水波荡漾,微风吹过树林的动态画面。接着,“秋山木叶脱”点明了季节,落叶纷飞,增添了萧瑟之感。
诗人对洞穴的神奇景象赞叹不已:“何年五丁斧,劈此灵异迹”,暗示了洞穴的开凿年代久远,以及其非人力所能及的奇妙。接下来,“幽泉闻笙镛,怪石动精魄”通过幽深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营造出神秘而震撼的氛围。
“嵚巇上下坂,俄顷异忻戚”描述了洞内的陡峭山路,人们在攀登过程中情绪起伏,时而欢喜,时而忧戚。然后,“摩崖三四字,窈窕飞青壁”描绘了洞壁上刻着的古朴文字,如青鸟般飞翔在峭壁之上。
最后,“仙灵有遗踪,仿佛留虚白”表达了诗人对洞中仙灵传说的追思,以及对自然与空灵境界的向往。“濯缨松涛下,清飔澹寒日”则描绘了在松涛声中洗涤心灵,感受清风和寒日的宁静。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善卷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之美的追求,以及与天地自然的深深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