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
《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全文
明 / 刘大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谁将西子比西湖,此日凭栏一吊苏。

楼外江山依旧在,湖中歌舞几时无。

自怜白发千茎短,徒有丹心一寸孤。

归去九重如赐问,萧条今日在三吴。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名为《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诗中以西湖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苏轼的缅怀与感慨。

首句“谁将西子比西湖”,以古代美女西施与西湖相提并论,引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接着,“此日凭栏一吊苏”点明了诗人登高远眺西湖的同时,也追思起历史上的伟大文人苏轼,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楼外江山依旧在,湖中歌舞几时无”两句,描绘了西湖边楼台林立、江山不改的景象,同时也暗含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与对当下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自怜白发千茎短,徒有丹心一寸孤”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诗人感叹自己虽有赤诚之心,却难以改变现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归去九重如赐问,萧条今日在三吴”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担忧。他希望朝廷能够给予关注,同时预见到自己的未来可能会是孤独与落寞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大夏

刘大夏
朝代:明   字:时雍   号:东山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生辰:1436年—1516年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感怀诗·其二十九

凄凄重凄凄,棘路驰轮蹄。

高楼烁千仞,雕檐与云齐。

夫君独高据,有路难攀跻。

饮泪与君别,留泪背后啼。

金乌刷炎羽,朝东暮奄西。

一语不得语,相思徒尔为。

(0)

送高舜穆宰瑞安

尝闻陶隐居,烧丹白云岭。

所志在神仙,不落死生境。

至今岭边人,相传事幽屏。

出门见县吏,退避匿形影。

君今往治之,顺俗须清静。

勿求上官知,而乃事威猛。

威猛民不堪,举目视前阱。

譬如汲浅井,不烦用修绠。

又如煮小鲜,不烦用牛鼎。

鼎大火易燔,绠长势难整。

清静两言中,味之觉隽永。

(0)

入沛

落日遍草色,游子入沛乡。

如何缅兹土,能令心慨慷。

道逢守津吏,问客来何方。

一为陈风俗,三叹久傍徨。

前者贰尹家,会客具酒浆。

遣吏出市物,吏私入己囊。

尹讯卑以纡,吏言伉以张。

回身赴入河,尹慑亲扶将。

矫矫鸷悍风,重忿复轻亡。

由来英雄气,傥荡出芒砀。

余听此言立,侧想《大风》章。

抚剑一为歌,春宇无精光。

原野厉长飙,飞鸟不遑翔。

瞿瞿蟋蟀叹,悽恻感陶唐。

(0)

步出西阊吟

步出西阊里,草繁路如缕。

四望何所有,遥见丘坟郁丱丱。

悲风萧条百鸟声,寒日潜光昏黍稌。

低徊步念不自已,魂魄终当归此土。

还家语妻子,桃根摧伤李代腐。

沈吟此曲不敢尽,恐君流酸彻肺腑。

(0)

依韵奉和四首·其二

自从元白去寰中,重色轻情妙法空。

小住祝郎三百岁,为他重作挽春工。

(0)

陇头水

陇水分四注,陇树杂云烟。

磨刀共敛甲,饮马并投钱。

朔地风初合,交河冰复坚。

寒噤不能语,乌孙掠酒泉。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