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具瞻尹,洋洋大雅篇。
右文逢圣主,陈臬借才仙。
永誉兼三立,灵心彻九玄。
依刘难缩地,御李想扬鞭。
赫赫具瞻尹,洋洋大雅篇。
右文逢圣主,陈臬借才仙。
永誉兼三立,灵心彻九玄。
依刘难缩地,御李想扬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在甲戌年孟秋时节,为答谢观察廉翁陆太公祖赠送诗箑,并邀请他分题作诗而创作的。诗中充满了对陆太公才学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圣主的颂扬。
“赫赫具瞻尹,洋洋大雅篇”,开篇即以“赫赫”、“洋洋”形容陆太公的才华与品德,如同光明照耀,浩瀚无垠的大雅之篇,表达了对陆太公的高度评价。
“右文逢圣主,陈臬借才仙”,进一步赞扬陆太公在圣明君主的庇护下,能够施展才华,如同借力于仙人一般,暗示了陆太公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永誉兼三立,灵心彻九玄”,“三立”指的是古代士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成就,“九玄”则象征着深邃的智慧和深远的影响,这里表达了对陆太公声誉卓著、智慧超群的赞誉。
“依刘难缩地,御李想扬鞭”,“刘”可能是指汉代的刘向,这里借指陆太公的学问广博,难以用空间距离来衡量;“御李”可能是指唐代的李林甫,这里借指陆太公的才能卓越,如同驾驭着骏马,想要挥鞭驰骋,表达出对陆太公才能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陆太公的才华、品德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陆太公的敬仰之情。
黑帝乘权,爰命波臣,晶宫大开冰屋。
砌黄河、粉壁万层,掩青江、银练千幅。
晓入金门,环桥一望,果然如玉。
正平铺,凤楼前,寒光直射朝旭。
天子诏凌人,宜藏北陆,百官赐饮足。
纵镂树成花,凝檐作筋,天画文章,未必重瞳娱目。
念乡村、荒田野哭。问边庭、铁衣起粟。
何时泮澌借太液恩波,布春风、暖生寒谷。
柳絮铺匀,梨花落尽,客愁踏遍阶戺。
輶轩尚滞归途,画阑共谁同倚。
江南春色,都分付、野田流水。
问几家、暖炙笙簧,何处竞薰罗绮。
门悄悄、戍楼晚吹,风闪闪、驿灯落翠。
枝头懒听莺奴,帘间怕飞燕子。
流苏宛转,想小阁、短檠针指。
盼此宵、有梦先回,可到鸳鸯帏里。
独步江东,群推孝穆,志在千秋。
尽词华潘陆,恣情采撷,新声秦柳,匠意研求。
入洛才人追二俊,遇倾盖公卿便驻驺。
吾衰矣,看中原鞭弭,输与林丘。
当年陈琳阮瑀,草檄处、名满诸侯。
羡扁舟书剑,五湖烟月,春城丝管,六代歌楼。
樽酒旗亭风雅会,料此际欧阳放出头。
西陵畔,听江湖怒发,笑引吴钩。
家声邹鲁,兰陵寄迹,韶年夙擅才名。
帝里重游,新词满箧,居然六代菁英。风木独含情。
叹文人孝子,落拓江程。
孔李通门,剪灯握手话丁宁。吾师昔侍承明。
想垂绅正笏,海内仪型。
羁旅江南,山颓东国,西州涕泪纵横。对子更沾缨。
幸父书可读,数亩堪耕。
归去孤村,莫虚岁月掩柴荆。